第11部分 (第2/4页)

28年,名叫爱瑷纳的商船。包玉刚让威廉逊公司把船检修一遍后,又雇人把船的外观漆上醒目的新颜色,并命名为“金安号”。

当“金安号”从英国驶向香港,包玉刚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这样,包玉刚拥有了第一条船,并成立了“环球造船集团公司”。

为了能够尽快的组建成一条船队,包玉刚采取了比较稳健的方法。他首先想到的是获得银行的支持。怎样才能获得银行的支持呢?当然要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实现的事情。

在别人喜欢短期出租船只的情况下,只是按航次或按月向外出租的,并且租期顶多是一年,这样可以收取较高的租金。包玉刚则认为“散租”风险太大,一旦航运需求减弱,手上有船无人租用的情形就会出现。包玉刚实行长期租船,一租就是10年。尽管长期租用船只的租金很低,但是,长期下来,却避免了租不出去的风险,正如包玉刚所说:“许多船只的薄利,终究比一艘船的暴利更多。”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长期的租用合同获得了银行的信任,能够利用银行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包玉刚在经营航运时,一般先找好长期的租户,然后才购置新船。包玉刚说:“船必须能够赚钱。”“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也要尽量少冒险。”这种稳健的风格不但能保证船只不会空置蚀息,也可说服银行大量贷款,即租户的保证可使银行信任,银行的支持则可实现他对租户承诺。这样,银行就成了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盾。

因此,包玉刚四处奔走,积极寻找银行的支持。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香港的钞票大部分是它发行,大部分工矿企业、贸易公司由它支持,香港的金融市场受它左右。刚开始,汇丰银行对支持买船生意并无兴趣,认为过于冒险。而包玉刚的任务就是要使银行认识到自己的办事风格。通过对包玉刚长时间的考察,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

7。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2)

有一次,日本航运公司急欲租用船只,包玉刚听说后,就对桑达士说,他将以100万美元购入一艘7200吨级的船只,然后将这艘船租给日本公司使用5年,日本公司则愿意由其往来银行开立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资助买下该船,75万金额约为第一年船租。包玉刚则希望用此信用状向汇丰银行抵押,借到款后去买船。

刚开始,桑达士认为此事是不可能办到的。他对包玉刚说,只要他能够拿到75万美元的信用状,汇丰银行就同意借款。

结果,包玉刚真的从日本公司那里拿到了信用状,汇丰银行就给包玉刚借了款。到1956年末,包玉刚用从汇丰银行贷来的资金先后购进了7艘货轮,至此他的事业初具规模。1962年,桑达士升任汇丰首脑。两年后,包玉刚与桑达士合作,成立了“巴哈马世界海运有限股份公司”,其中汇丰银行股份占1/3。从此,汇丰银行成了包玉刚的强大后盾。使他更具有雄厚的资金扩展船队。

1970年,汇丰又和包玉刚合作,成立了“环球船运投资有限公司”,汇丰占有股份45%。1971年,包玉刚也成为了汇丰银行的首位华人董事。1972年,包玉刚在百慕大又组建了“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的股东中有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及环球航运集团,包玉刚出任董事会主席。他从此赢得了“东方奥纳西斯”(希腊船王)的称誉。

浙商认为,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千万不要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否则,企业往往很难成功。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格:我个人一向主张稳妥,娃哈哈这十几年的发展很快,但一直很稳。因为我有这样一个原则: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我不做。

正是因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娃哈哈在许多事件的决策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实力,谨慎决策。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在评价自己的成功时,是这样回答的:“三句话:一,大家看到的只有我一个冠军,但我背后有无数人的努力和支持;二,任何人想要违背客观规律一步登天,都会吃苦头的;三,凡是我“吃”不下的、没有能力的事,坚决不搞。”

鲁冠球说:“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它都与机遇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