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叱黾颐牛��驹诿趴谕�送�醭恋奶炜眨�凰�庞淘プ挪恢�蜃笞�故窍蛴易��靡换岫�怕醭鋈ァ?醋潘�蠲疾徽沟难�樱�倚奶弁吹弥毕肟蓿�蚁虢凶∷�骸奥琛��隳�ソ枇耍∥摇��蔽蚁胨担骸拔也灰�祝∥也蝗ド涎Я耍 蹦盖酌挥欣砦遥��闳痪鋈坏叵蛴易�恚�呓�诵∠铩�

我在家里等着,心里忐忑不安。我不知母亲能否借到米,因为左邻右舍都借遍了,又因为谁家都不富裕。母亲这是第几次到别人家借米,这我已记不清了,总之是连母亲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向人开口了。

不知等了多久,母亲终于端着簸箕回来了。“借了6升……”母亲说,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母亲拿起我的米袋子——一只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从簸箕里量出四升米倒进去,犹豫了一下又加了半升。看着簸箕里所剩无几,我抑止不住地几乎落下泪来。

我含着眼泪说:“姆妈,我把米都背走了,哪你们吃什么呀?!我不要这多,给家里多留点……”我伸过手去想从挎包里扒出一些米来。

母亲拨开我的手,说:“你不要管,家里再难也还是可以过得去的!你一个在外,又是正长身体的时候,怎么着也不能饿着……你真心疼家里,就好生读书!知道吗?”她一面说一面帮我把挎包带扣好。我泪眼欲滴,“嗯、嗯……”地答应着。

好在第二年这种境况有所改变了,政府提高了在校学生的粮食定量,我们这些农家子弟也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优惠,每个月能在学校领到七八斤大米。当我第一次领到粮食,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还不相信,以为我在骗她。

我说:“是真的,这个星期不用带米了!”

她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这就好!这就好……看来总算是熬过来了!”

的确是熬过来了!饥荒已近尾声,况且这一年分了“自留田”,田里的早稻就要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乡村明月夜(一)

夏日,乡村的夜晚是宁静的,凉爽的。没有耀眼的电灯,没有喧嚣的电视,有的只是如水的月光撒落在大街小巷,有的只是悠扬的竹笛和琴声在村前屋后飘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坐在门口闲聊,孩子们在乡场上嬉闹,小伙子、大姑娘各有各的去处。我也不愿呆在家里,去猜那老掉牙的谜语,如:“‘一粒谷爆一屋’是什么东西”、“‘一面锣有千只眼’是什么锣”……之类。

村子里热闹的去处除了村前的井台外,还有一处是村西边的院子,那里之所以热闹,一是因为院落里五栋大瓦房住着十几户人家,吃过晚饭大家把竹床搬到院中乘凉,或躺或坐着天南地北地闲聊。二是因为这院落里住着当过农业社副主任、副大队长的“我们”——“我们”当了几年干部就下台了,不知是不是他的军阀作风(他当众打过地主老五的耳光),还是他的不太光彩的经历所致。解放前他被抓了壮丁;在国民党军队混了两年,在淮海战役中跟着部队起义投诚过来,然后复员回到家乡。“我们”的真实姓名叫杜什么忠,就因为他刚回来的那会儿,喜欢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闭口“我们、我们”地讲说他的见闻,因而才有了如此“绰号”。虽然“我们”眼下不当干部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往他那儿扎堆凑热闹,听他讲所见所闻,谈古论今。不过,那他那儿去的大多是大老爷们。另一个热闹的地方就是村中央的十字巷口——不仅因为这儿四面通风好乘凉,还因为这里集中了全村最活跃的也最具文艺细胞的青年小伙子。会拉二胡、京胡的罗汉,会吹笛子、拉手风琴的春苟,有会吹箫的黄毛,还有能歌善舞的娇娇等,都住这一地段。

月朗星稀,凉风习习,悠扬的笛声和二胡声在村巷飘荡。我沿着小巷,闻着乐声来到了十字巷口。巷口摆放着三五张竹床,还有竹椅、小板凳之类,年轻人聚拢在竹床旁吹拉弹唱,老人们则坐在一旁切切私语。娇娇正坐在竹床上演唱歌曲《谁不说我的家好》,罗汉和春苟用二胡和笛子为给她伴奏。娇娇那清脆柔美的歌喉在月光下流动,漂浮,让人迷醉。我在一块石阶上坐下,心里跟着歌声默默地哼唱,目光却停留在娇娇那张朦胧的脸上。然而,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不光是那一张瘦削而白嫩的瓜子脸,长长的头发扎着两根柔软的辫子,身着方领绿色碎花布料背心,露出两条细长而光洁的胳膊,还有她那皮肤白皙、线条优美的铜体。也许,黄毛和罗汉他们也和我一样,每当看见娇娇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她那美艳绝伧的*,让人想入非非。所以他们才这么喜欢和娇娇在一起,吹拉弹唱,打情骂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