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今年二季度以来,德、美、日三大车系在华竞争的局面,一直“此消彼长”,难分伯仲。五月份,上海通用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六月份,上海通用后来居上,位居“老大”。一汽…大众的排名一度落后,七月份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又恢复原来的排序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上海通用只昙花一现了一个月目前又下滑到第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早些时候公布的数字也表明,截止搅�碌祝�谌���矍?名的汽车企业(集团)排名依次为:上汽、一汽、长安、北汽、东风。

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字统计,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里,一汽…大众的排名再次排名第二,其赖以依托的一汽集团,也以495989辆的产量和438610辆的总成绩,名列国内十大汽车生产企业的第一名(其他依次排序为:第二名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产销量为482020辆和439593辆;第三名是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销量为264583辆和271660辆;第四名是东风汽车公司;产销量为263563辆和252548辆;第五名是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产销量为262192辆和260028辆;第六名是哈飞汽车有限公司;产销量为112335辆和110037辆;第七名是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产销量为85542辆和83781辆;第八名是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产销量为67669辆和65810辆;第九名是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产销量为66351辆和65810辆;第十名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销量为56535辆和52520辆)。有关人士认为,德、日、美三大车系,个性鲜明,各有所长。以别克为代表的美系车,雍荣华贵,奔放热情;以丰田和尼桑为代表的日系车精致灵巧,轻盈飘逸;以捷达车和桑塔纳为代表的德系车,朴实无华,皮实耐用。然而,随着中国消费者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德系车“皮实耐用、朴实无华”个性的偏爱,已经从其再次成为“车市老大”而袒露无遗。

值得关注的是,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系列轿车,历经10年风雨,逐年上升的势头依然不减,单车销量始终保持着全国第一。新千年以来,捷达车更是一年一个台阶——2000年为95073辆,2001年为97452辆,2002年前10个月,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车即以101910辆的销量,超过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83076辆),成为市场中的新霸主(全年完成的总销量为121128辆);2003年,捷达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销售143121辆,比上年净增22000辆。进入2004年后,一汽大众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捷达车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1项技术改进,并及时向市场推出了04款捷达新车,使之再次成为市场上的销售热点。10年来,一汽大众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捷达车的技术配置上先后进行过多次改动,不仅确保了其性价比的稳步性,而且以其持续的辉煌,为中国汽车理论界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捷达现象”。

专家指出,捷达车多年来畅销不衰的现象绝非偶然,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深厚的德国文化底蕴和严谨求实的“德式作风”则是德系车“厚积薄发”的成功关键。

德国是一个以日尔曼民族为主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欧洲大国,由于特定的文化沉淀,这个曾经产生过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国家,素有守秩序、服从命令、坚韧不拔和强调集体奋斗的精神,其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甚至还得益于德语语法的规律严整变化极少等特点的熏陶。德国车系“经久耐用,朴实无华”的独特个性,正是在这种极具个性的德国文化底蕴上,再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炼而逐渐形成的。

专家认为,中国人对于德系车的青睐,还得益于中德两国文化的趋同性,尤其是在消费取向和消费心理上,这种趋同性十分明显:勤劳朴实的中国人,一向崇尚俭朴,鄙视奢华,德国人则力求质朴,讲究实用;中国人重视和睦,渴求安定,德国人则反对战乱,珍重和平;中国人偏爱“永久”,德国人信奉“牢固”。另外,德国人在私下里可以烟酒不分,但在办公事时却不讲情面的做法,也与中国人“公是公,私是私”的惯常心理极为接近。德国人不尚浮夸重尚务实的工作作风,更与中国人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如出一辙。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趋同,大大缩短了中国消费者在接受德系车时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形成了德国车系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