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任区队长,现在也在朝鲜,是志愿军炮兵第1师组织科副科长。”

“国民党办的学校,却有这么多的共产党。”刘显堂叹了一口气,还想说什么,终于没说出来。

停了一会,刘显堂问邓国昌:“你知道吗?国立十三中是我们高安人办的,就是我们的校长陈颖春,他当时是江西省党部的书记长,当过浙江大学的训导长。”

“知道,当时的校训‘仰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就是他题的。”邓国昌回答。

“他现在就在台湾。”

“哦,他确实培养了一批抗日青年,只可惜还是跟蒋介石跑到台湾去了。”

“显堂哥,都这么多年了,你还没看出来呀,国民党这么腐败,根本拿老百姓不当人看,他们那些当官的,天天吃喝玩乐,贪污腐败,这还不算,他们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干尽了坏事,搜刮光了民脂民膏哇,你还记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孔二小姐用牛奶洗澡的事吗?前方将士流血牺牲,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呀?还有老家那边,各种税都收到1999年了,要不是共产党来了,老百姓哪儿有活路呀?”

刘显堂不作声,国民党的腐败他也是感同身受。

邓国昌继续说:“一个执政党,要是从根上烂了,不管她当时多么强大,多么有生命力,最后终归是会轰然倒地的。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怎么样?还不是让解放军消灭了?中国的土地多不多?面积大不大?国民党还不是照样丢了?躲到一个小岛去了?”

邓国昌仿佛成了一个辩论家,把从解放团学过来的理论一古脑儿都说出来了,连他自己都有点纳闷,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了?

“显堂哥,我们老家实行了土地改革了,你的弟弟,刘琨堂,还有你的老母亲,都分到了水田和自留地了,日子过的挺好的,一点也没有因为你是国民党中校就歧视你的家庭。就是你的母亲可怜,天天想你,经常拿个小凳子,坐在村口的大路上,盼望着你有一天能出现呀!现在好了,等打完这仗,我们一起回老家看看,看看你妈妈,看看你弟弟,看看家乡的变化。”

说到这里,刘显堂心中一阵酸楚。

自从上军校以后,一直就没回去过,49年初,他当少校副营长的时候,弟弟来信说,保长要举荐他到乡里当差,需要一笔钱上下疏通,要他这个当哥哥的给点钱。

为了弟弟能有一个好前程,也为了母亲以后有个好生活,他把钱寄过去了。没想到,保长拿到钱以后并不办事,老说正在办、正在办,一直到他离开大陆也没办成。

作为孝子的刘显堂,心里一直牵挂着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老人家,现在从邓国昌的嘴里知道了母亲和弟弟的处境,心里真的是很高兴。

“国昌,你还记得青原山吗?”刘显堂突然换了话题。

“当然记得,青原山是江西吉安旁边的一座山,当时我们的学校就在这座山上,初中部设在青原古寺中,高中部设在阳明书院里面。每天,我们很早就起床,在待月桥下的溪流里洗脸、刷牙。上军体课的时候,我们就在古寺门前的操场上跟金绍锋老师学太极拳,现在我还记得很多太极拳的招式呢。”

邓国昌说着说着就挥开双手比划开了。

“金老师现在在哪儿?”刘显堂问道。

“听说回少林寺了,他本来就是少林寺的和尚,为了抗日报国,才跑出来的。哦,语文老师余心乐到南昌的江西师范学院当老师去了,地理老师漆裕元也回到了南昌,任江西省民主同盟负责人,数学老师胡以群回高安了,现在是高安民盟的负责人。别的老师的下落我就不知道了。”

“你还记得那年你拉肚子吗?”刘显堂的心情似乎放开了。

“记得记得,那年我得了痢疾,老跑厕所,人都拉的一点精神都没有了,连站起来都费劲,是你,每次搀扶我上厕所,然后又搀扶我回去,照顾了我好几天,一直到我的病好了,从此,我们成了拜把子的兄弟了。”

“是呀是呀,你说那时候我们的感情多么纯洁呀,尽管生活艰苦,吃的是掺沙子的大米饭,基本没有菜,但我们有一股向上的劲头,大家经常去春风亭、仰止亭、飞来塔、磨剑石、五笑亭玩耍,多么快乐呀,国昌,还记得古寺东边的游泳池吗?”

“当然当然,这个游泳池是我们几个班级花了几天的时间挖的,其实就是个池塘,当时我们两个都是游泳的好手,别人都很羡慕的,特别是北方来的同学。”

“是啊,我们南方人,有几个不会游泳的?国昌,我还记得你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