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大嫂接着他说。

“看来他几个月没见你了,心里还是觉得陌生了。”

王母打圆场地解释道。

王莽站起来,走到儿子身边,摸摸他的脸蛋。

“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不是说要回来吃中午饭的吗?”

王母问他说。

“我在地里看赵根他们两个,地没耕好。所以,就在那里教他们。这一次在长安,我特意找时间见到些专家,说了一下怎样种地的事情。他们都说,地要按标准去做。这是他们做了许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然,收成不会有那么好。后来,就去看了一会书。”

“这种耕田的方法真的需要这么严格的吗?”

王氏问道。

“专家们是这样说得的。如果不按要求做,虽然也有可能增产,但效果没那么好。甚至会差很远。他们都是很实在做学问的人,而且,做过许多实验。人家说话有根据,应该听的。”

“二叔到地里指导了一番,给人感觉,那地耕出来真的很不同,与赵根他们原来那种有些深浅不一耕出来的地,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使人觉得,这地种出来的粮食,一定就是会丰收的。”

大嫂并不认识代田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从自己的感觉说,似乎是会有能增产的可能。当然,女人的感觉,有时满神奇的。

“要这样,就很好了。我们就可能有多余的粮食去换些钱了。”

王母说道。她主持着这个家,当然知道钱的重要。不过,她不是商人,钱的意义,还是有限的。对她来说,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有些钱,可以添置些东西。

“我上个茅厕去。”

聊了几句后,王莽忽然想屙屎,就离开她们到屋外面的茅厕去。

“瞧他们两个,玩得挺开心,真象亲兄弟一样。”

两个小男孩很调皮地玩在一起,这个扯着他的衣服,那个又扯着他的衣服。看着这两个小男孩,以及王氏肚子里的,暂时还看不出是男孩女孩的那个,王母心中,充满了喜悦。这是人丁兴旺的迹象呀。

“王莽在吗?”

突然,前院门外传来一个年长的男人的声音。

“谁呀?”王母应了一声:“哎呀,原来是陈亭长呀,您老好呀。”

“王夫人您好。”

王母开门让陈亭长进院。陈亭长50来岁,他是一方长官,相当于今天的村长。他身边,是一个相貌英俊的年青男子,从他脚上铺满尘土的鞋子看,似乎是走了不少的路了。

“来吧。进屋坐。进屋坐。”

王母把他们请进屋里。

“不用啦。这位先生马上就要走的。阿莽在吗?”

陈亭长又再问。

“在的。在的。他刚好要办点事,马上就会来的。先进屋坐吧。来了也不坐坐这怎么好呢?进来坐坐。喝杯茶解解渴。”

王母又再热情地说。

“那么,好吧。信差先生,不如我们就先进屋去喝杯茶?”

陈亭长问年青人说。

年青人点点头。

“亭长,您找阿莽是……”

“不是我找。是这位信差先生。他是来给阿莽送信来的,我只是给带个路。”

“是给阿莽的信?谁给阿莽的信呢?”

几个女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

“夫人,这是长安吏马送到驿站,然后,我再转送过来的。”

年青人对王母说。

“是长安来的信吗?”

王母感到奇怪。长安来的信,就是大伯家送来的。而这些信,一般是大伯家的仆人直接送来,而不是经由官邮送来的。

“是长安来的。”

年青人很肯定地回答。

“长安来的吗?给我看看。这好奇怪哟。”

王氏好奇地说。

“对不起太太。这信我要亲手交到王莽手中。”

没想到,年青人会这样有礼貌地回答她。

“她是王莽的太太,给她跟给王莽是一样的。不信你可以问亭长的。”

大嫂正给他们递茶,就说道。

“那是。我可以说是看着阿莽出生,看着他长大,看着他讨老婆生儿子的。他们两人,夫贤妻淑,是那么回事。”

陈亭长一面接过茶,一面笑着说。

“这不行。”信差下意识地捂着挂在自己腰上的竹简说:“这信我要亲手交给王莽的。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