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囊桓銮肯睿��哉�迳匣卮鸬没共淮恚�唤鎏岢隽艘恍┪侍猓��一固峁┝思傅愀慕�慕ㄒ椋�灾劣诮酉吕次绮兔媸缘氖焙蛭腋芯趺媸怨僖部�级晕矣押闷鹄戳恕D翘煲惶烀媸韵吕矗�芯跎硇钠1怪良��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是怎么进入微软的 田江森(2)

恰巧那时,微软研究院正在招募一个项目经理,主要是负责帮助亚洲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产品转化的事务,我一听就对这个工作非常有兴趣,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迅即申请了这个职位,不久就接到来自北京和总部的几位工程领域资深员工的电话面试,他们都感觉出来我对这个职位的兴趣,于是他们就把我推荐给了微软研究院那边的一个总经理Dennis Adler。Dennis写信告诉我其他人对我的印象挺好,也想找个时间跟我聊聊,但是他却忙得抽不出时间见我,因为他当时在整理行李准备第三天去印度出差,而第二天又安排了很多的会议。于是,我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表明如果这次见不到他的话,就无法申请这个职位了,因为这个时候其他部门的Offer已经来了,而且都希望我最快给予答复。他看了我的信之后,于是就建议第二天午餐时间去见他。等到见过Dennis之后,我就非常喜欢这个老板,当时就很乐意能成为他的员工。

于是,我就对Green House部门的HR说明我准备再去试试微软研究院的这个职位,可是她却说我们已经给你Offer了,她不建议我再去尝试其他部门的职位,这样会把他们的计划打乱。当时我也试图通过研究院系统的HR跟Green House的HR进行沟通,看他们是否可以宽限我几天时间,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Green House那边的HR感觉我对他们那边的职位兴趣不大,就明确告诉我如果不再接受的话,就主动撤销这个Offer。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我挣扎了很久,一边是一个垂手可得的Offer,一边是另一个未知的却充满吸引力的Offer。当时,很多朋友包括我妻子都劝我先去Green House,以后若真的想去微软研究院的话,可以通过内部调动的方式过去,也会容易很多。可是,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还是打算去冒这个险,不仅是因为Dennis是我期待中的比较容易沟通和能理解我的老板,而且还有这个工作的职责和意义。当Dennis得知我拒绝了Green House的offer之后,他就立即给我安排了正式面试,之前电话里的那几次都只是算是非正式的。第二天面试中,微软研究院的几个主要的项目经理我基本都见了一遍,包括凌小宁、Tom Blank; 以及Dennis本人等在内。一连窜面试下来,每一次交流都非常融洽和愉快,一点儿都没有烤猪肉的感觉,面试后的心情也特别好。结束后,我就打电话给Dennis询问结果如何,他说明天我就要去印度了,在我明天十二点去机场之前,你十点钟来找我吧。等到我第二天迫不及待地见到Dennis之后,他笑嘻嘻地告诉我:“如果你愿意,这个工作就是你的了。

我虽然再也记不清书面Offer是什么时候来的了,但是在Dennis向我挥手告别奔向机场之际,丢给我的这个口头Offer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两天时间里,在主动放弃一个Offer之后(稍后,我也谢绝了E…Home的offer),我拿到了一个真正想要的Offer。

在微软研究院担任项目经理的两年里,为了协调中国的最新技术向微软产品转化的需要,我几乎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度过的,这也让我对北京研究院的科研环境和人文气息有了一个深切的感受和体味。正是缘于这份熟悉和亲切,两年后我正式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技术转化组的工程总监,更近距离地从事着将创新技术转化到现实产品的工作中。

作者介绍:

田江森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总监。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在AT&T贝尔实验室时在UNIX上的开发工作。在SpaceLabs Medical从事病人信息研究和管理工作5年之后,他进入了一家美国西雅图创业公司bSQUARE的高管团队。2004年他正式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田江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田江森最自豪的是拥有三个可爱的儿子。他周末有空的时候,会带着他们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当然也忘不了他心爱的运动——网球。

。 想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