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一路骗到底 第一部分(1)

我父亲和祖父过去都是经商的,家族企业在新泽西州,名叫艾德菲油漆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能源危机席卷而来,家族企业深受冲击,祖父母由此决定把公司卖了。父亲虽是化学专家,但在公司出售一事上费了不少心力。公司卖出后,父亲感到很享受这份操作的过程,于是心里认定他的未来就在购并这个行当了。为在华尔街找到一份工作,他付出了努力,但最终因为教育和工作背景不合适,没能实现愿望。

父亲打定主意,自己开一个购并工作室,工作室设在新泽西州岱马瑞士特市我们家的地下室里。父亲经营了一年,没什么收获,母亲就说服他举家迁至密尔沃基,因为她在那里长大成人,娘家的人这时都还住在那里。1976年,我7岁,我们搬家了。我父亲又重新开始干起购并业务,在郊区自家的房子里,他精心布置,把一间卧室改成了办公室。

对于儿童成长来说,密尔沃基郊区当时是最好不过的地方。我是密尔沃基酿酒人棒球队的铁杆球迷,为球队也为队里球星罗宾·扬特和保罗·莫利特尔加油喝彩。我去现场看过很多次比赛,包括1982年世界锦标赛。在我有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酿酒人可以说是一个表现糟糕的球队,但是,在你13岁的时候,如果你拥护的球队处于顶峰时期,我想对于每个球迷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尤其擅长数学。读中学时,我多数时光是在辩论队度过的,这很可能让我在成绩上付出了一些代价。作为辩论队成员,你可以在评判性分析、组织工作和逻辑思考方面得到极好的训练。有一回,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妻子谢里尔宣布,为纪念绿光资本创立10周年,她在密尔沃基赞助成立了一个名为“城市辩论联盟”的组织,数以百计的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组织获得辩论训练和辩论经验。在我看来,辩论可以提升考试成绩,加强读写能力,还能提高毕业通过率。我对此并不感到吃惊,因为我从辩论经历中就受益匪浅。

父母经常在吃晚饭的时候讨论生意上的事。父亲像祖父一样,心理蕴藏着极大的耐性和执著,母亲对人对己都要求过高。购并业务很棘手费力,父亲多数时候都是“胜诉后才得到报酬”,也就是说,他常常为一笔交易奋力工作,如果交易未能达成,辛勤付出得到的回报要说有的话,也少得可怜。有时候购并交易进展非常顺利,客户看着父亲做的事,就觉得这笔交易太容易,认为收取的费用不公允。因为只有在交易达成之后费用才予以支付,所以很多客户便乘机要重新谈判,再定费用。母亲始终认为父亲在谈判中心肠太软,而父亲倾向于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事。最终,他把公司从家中搬出。随着业务逐渐增多,公司获得了成功,父亲借此能很好地供养这个家。在表现最好的日子里,我会自命不凡,觉得身上既有父亲的执著与耐心,也有母亲的强硬和质疑精神。

我在康奈尔大学读的本科专业是政府管理,但是大三时我在华盛顿证券交易委员会经济分析部实习之后,便对经济学更感兴趣。我写的毕业论文阐述美国航空业周期性监管问题。政策制定者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找平衡:航空公司要赚钱,但消费者要航空运费低廉,还要在哪里都能乘到飞机。在反对竞争的周期阶段,监管者允许航空公司垄断经营空中航线、夺取枢纽城市、通过兼并消除竞争,这样航空公司便可以赚得丰厚利润。这种形势让消费者和政界人士大为不满,他们又要求监管者出台支持竞争的措施,以提供更多、更便宜的航空服务,而这会扼杀航空业的盈利。在航空公司遭受亏损甚至破产之后,政策制定者认识到有航空公司还是好事情。为诱使航空公司购买飞机、提供服务,要让航空业有赚取利润的机会才行,于是反对竞争的周期阶段又回归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周期模式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沃伦·巴菲特说了这样一句俏皮话:投资者本应该在雏鹰市将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空中击落。这篇毕业论文让我在政府管理系赢得最优毕业成绩,同时也毫不奇怪,绿光资本为何从未拥有过一家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

一路骗到底 第一部分(2)

我开始通过校园招聘寻求一份工作。我参加了很多公司的面试,包括人们直接称为“那家公司”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我接到几份录用通知,其中有DLJ公司,尽管这家公司给的薪金是最低的,但我还是决定在它那里担任投资银行分析师的工作。我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我喜欢应聘时结识的公司招聘人员。我后来才意识到,需要在自己的判断力上好好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