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部分 (第2/4页)

边与汉人商议休战的命令,并将此事公之于众。

这对塔阳汗的威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毁灭性打击,一些本来决意跟随大汗与敌人作战的部落首领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愤然离去。

差点成为牺牲品的卡勒台等卡勒部贵族,也立即纷纷出逃。

随即,曲出律带领着自己的部众西迁,并与追击的汗帐骑兵交战,被击溃之后,他带着残余的部众远远离开了乃蛮部汗帐,向西边去了。

经过了这样一件事之后,会盟彻底失败,除了一些与汗帐联结紧密的部落之外,其他人都是不欢而散,离开汗帐的时候,大部分的部落首领已经开始想着,该怎么为自己部落的未来打算了。

他们的敌人并没有想到,强大的乃蛮部会就此分裂开来,一个巨人就这样摇晃起来,并最终轰然倒下……

数百年创下的基业,好像一朝之间,便崩塌了大半儿。

还好的是,他们有一个冬天的缓冲,风雪的到来,也阻断了消息的传播,他们的敌人并不知道,乃蛮部的会盟会以如此的方式结束。

不然的话,无论是赵石率领的汉人,鞑靼人联军,还是西迁的克烈部,都会兴高采烈的向乃蛮部发起进攻,并给这个将要倒地的巨人插上最致命的一剑。

是的,乃蛮部分裂了,虽然不太确切,乃蛮部汗帐对于各部还有着微弱的影响力,但事实上,它确实分裂了开来。

松散的部落联盟之间脆弱的纽带在纷纷断裂,许多部落已经不再视塔阳汗为汗王,许多人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再带着敬意,而是带着轻蔑和痛恨的咒骂着蠢货之类的言语,失去威信的汗王,在一些人眼中,不会比自己高贵半分……

(再求求月票?)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平胡

大秦成武三年,数万秦军将士在草原上过了年关,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好酒好肉,但草原上的天气,可不允许秦人过于热闹。

这个年关过的有些悄无声息,最热闹的可能就是大将军设宴,与诸将宴饮了。

当然,这也只是苦中作乐。

席间,赵石备述一年多来,北上秦军之功绩,激励众将建功立业之心,这个不必细说……

所有人其实都能感觉到,秦军在草原上呆的时间太久了,南归之日并非遥遥无期,不过一年还是两年,这个还真说不好。

征服北方乃蛮诸部后,就是灭夏之战……

西夏,自元昊立国,于今已经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头,依仗着西北地利,遮断西域道途,更成了大秦心腹大患。

这许多年来,与大秦你来我往,征战不休,多少秦川男儿埋骨西北,多少男儿热血,洒遍西北山川大漠。

让大秦上下记忆犹新的那一场惨败,过去的年头并不长,大秦上至陛下,下至黎庶,各个刻骨铭心。

西夏贼给予了大秦太多的伤痛,西北边塞,家家户户,皆有战殁之人,对西夏贼更是恨之入骨。

平蜀之战,攻金之战,伐周之战,在意义上,都不能和平灭西夏相比……

许多军中将士,都在期待着这场战事的来临,大秦如今强盛无比,如日中天,中原诸国,金国女真,皆摄于大秦威势,自顾不暇,此正平灭西夏之大好时机……

随赵石北来之将校,此时多已明白大将军心意,收服鞑靼,攻伐乃蛮,都是在为灭夏之战做着准备,而与平夏之战相比,收服草原部族之功,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不过现在和乃蛮人的战争还在持续,谁也不知这一仗还要打多久,草原战事和中原征伐大不相同。

对于怎样才能击败一个强大的草原部族,秦军将士心里并没有多少成算,去年秋天时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一点,乃蛮人的反扑,让秦军受到了一些损伤,虽然不大,但对敌我的优劣之处,却看的越加清楚。

如果乃蛮人在来年的战事中采取游战之术,秦军会否疲于奔命,最终战败呢?

这样的忧虑在秦军将领们心中翻腾,这并非怯敌畏战,而是作为将领的清醒认知罢了,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从不缺乏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他们还有着一位英明的统帅……

许多人现在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无论胜败,打过才知道,所以,来年的战事,必须奋勇争胜,也会展露出胜败的端倪才对……

年关过去,春天已经不远。

作为大军的统帅,赵石也开始忙了起来,与克烈部的联姻已经定了下来,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