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2/4页)

这是有目共睹之事,所以在他来看,两人之间到是没什么话需要隐瞒,“是啊,赵兄应该还记得当初我等初遇之时你在门内和崔先生说的那番话吧?”

一声赵兄叫出口,他自己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赵石能力才干都在那里摆着,官位如今已是四品,再恭敬也是不为过的,“子平生性愚钝,常自觉得才干不足以辅佐圣君,便是在景王府任职长史也不过是凭着一腔忠耿之心罢了,此去南方,陛下实是寄望于子平一身,子平虽有戮力之心,然千头万绪……。让人夜难安枕啊。

到了赵兄你,当初一席话,已决大秦百年之气运,子平实是望尘莫及,昔日诸葛未出隆中。便已定天下三分之势,若此次能竞全功,赵兄之功当不让于先人才对……

其实以子平愚见,赵兄国之干才,实不必远去潼关,古之建大功业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庙堂谋划。胜却千军万马,赵兄年纪还轻,以你之才,立于圣君之侧,早晚便能出将入相,便是名垂青史也乃等闲事尔,何必身犯险境,争这碌碌之功?

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若赵兄有意,子平愿去陛下面前说项,总要留下赵兄在京师的,不然子平愿附赵兄翼尾。去南边共谋个万户之侯如何?”

赵石脚步略顿,眼前这个人是个老实人,看事情虽然看的并不很深,但确确实实有为他着想之心。不过最后一句到也未尝没有自觉才干不足,想要借他之力建一番功名的心思,官场的学问也便在此了,听话听音,闻头知尾,不得不说,如今的他已经略窥门径。

淡淡一笑之间,他心里既无什么感动。也没什么愤怒,便如他自己所说,人之相交,利益使然,没沾上亲情血脉,所有的帮助都不会是无私地,所有的仇恨也都其来有自,也只有他们那一群被特意训练出来的。心中无善无恶所谓的精锐特种战士才会无缘无故的杀人放火吧?这是他前世今生的体会。并不是什么人说一两句暖人心肺的话就能改变得了的。

没有接对方地话头,“也不知大将军那里有什么事情。说起来我还挂着个武学教授的职衔,却没到武学去过一次,有负陛下所托,别的到还罢了,在陛下面前,这个上面你可要帮我说上两句才行。”

齐子平面露苦笑,眼前这人的性子当初就已经清楚的很了,下了决定之后也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到是和陛下有些相像,之前的劝说未免有些多余。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旁边的李全寿已经急急插话进来,“那有什么好担心地,那个什么武学我也去看过了,着实没有这里好玩儿,都是一群木头木脑的家伙,要是能像他们一样被你操练一下就好了。”

没心没肺的少年毫无顾忌的说着话,兴奋起来还用手指比划着,完全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不过接下来地一句还是稍微露出了些颐指气使之态,“不过我很不喜欢折家的那些人,你以后可得离他们远些。”

赵石皱了皱眉头,通过徐春,宫里的一些事情他总有些听闻,正宫皇后娘娘和那位曲妃好像有些争斗,这还是景帝方自登基之时,再过上些年,还不定闹成什么样子呢,在景王府的时候,这个曲妃就已经用了些手段,显见是个心机深沉地女人。

不过这些现在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以后……现在想来还为之过早,甚至可以说他还没真正达到能影响一国储位继承这样的能力。

但他与李全寿亲近却是个事实,以后少不得要受到波及的,不过到了那个时候……

齐子平可没有想到赵石心思已经飘的如此之远,却是微笑道:“诚如皇子所言,这个赵兄不必担心,这又不是什么大事,陛下必定不会怪罪的。

且陛下曾与子平言道,赵石不记毁誉,忠心可嘉,居功而不自傲,实心任事,诚可赞之,今又能自请潼关戍边,殊为难得……

赵兄听听,子平便是无欲无求之人,听了这些也难免有些嫉意的,上有君王宠信至此,赵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再者说了,大将军向来对赵兄另眼相看,又值此赵兄将要起行之机,想来是要面授机宜地了,这对赵兄来说可是难得的机会,可不能轻易错过了。”

“是啊,潼关之行凭着这千余新卒,我这里也担着心事,齐兄当是明白其中关节的,大将军在军中威望无人可及,赵石这里到真想能借一点威风过来呢,要不然你也看到了,这千余兵士还是靠杀人才震慑住的,到了潼关那里,千军万马在前,一个命令下来,这千多人马能回来多少也就不好说了。”顺着他的语气。赵石径自说道。

齐子平到了听得连连点头,不过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