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部分 (第3/4页)

家里养过马?吴小妹有点不相信,要知道,马这东西可金贵,普通人家,想养一匹马,倾家荡产也养不起。

“驮马吧?或者是骡子?别骗人啊,后果你消受不起。”

“俺没骗……没骗您,真是马,是战马,那会儿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有,问问就知道,俺从来不骗人。”

黄四别看老实巴交,但乡间之人,也有忌讳,骗人几乎就相当于最恶毒的咒骂了,差不多已经辱及祖宗,这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事情之一。

一着急,这话儿说的竟然利落了起来。

吴小妹不但没恼,而且有了点疑惑,战马?你个樵夫还能养战马?一家子不想活了吧?

他这么想真没错,在大秦,能够豢养战马的必定是官府,即便是金州吴氏这样的地方大族,家中的战马也少,还都是早年间吴大将军的大将军府专有。

后来大部分交还给了朝廷,剩下一小部分,所有权也是挂在大将军旧部名下,不会是金州吴氏私有。

战马这东西,和盐茶一样,皆属官办,别说普通人家养不起,就算是那些大族豪门,在名义上,也不敢在自己名下积蓄战马,一旦查实,那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这个时候,她身后的一个军兵凑过来,低声念叨了几句。

吴小妹这才恍然大悟,后周的养马法,将战马寄样在百姓家中,代替劳役或者税赋,让百姓为朝廷养马。

这事在懂行的人眼中,就是个玩笑,战马这个东西,放在百姓家中,就算养的膘肥体壮,但那还能叫战马吗?

换句话说,这纯属于后周高官权贵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听着好听罢了。

家学颇为渊博,又勉强算是骑战行家的她,稍微琢磨下也就明白,所谓的养马法,不定就是后周哪位坐了大半辈子轿子的文官,弄出来的弊政。

“会骑马啊……”

吴小妹摸这下巴,这到算是个不错的本事,就算在大秦军伍之中,不会骑马的人也大有人在,当然,算是能耐也有限,没骑过马的人,练上些日子也能稳稳当当骑着马跑了,却根本谈不上骑术。

想要骑马征战,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就像她自己,臀部和大腿内侧,都是厚厚的茧子,也不敢说在骑术上真就胜过了边镇那些老卒,更别提北方那些生活在马背上的胡人了。

(星期六日,有点私事,可能要断更,大家有个准备哈,唉,这几天订阅成绩不错,这个时候断更……啊啊啊啊,阿草真的很无奈,突发事件,也只能请大家见谅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震慑

一问一答,着实说了几句。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加上之前见到的各色人等,吴小妹对河洛百姓已经大致有了个印象。

在她看来,这里的人们适合从军的可不多,血性以及勇气之类的东西不去说它,只说从军这件事本身,在河洛这里的人们眼中,就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样的人当了兵,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怨不得这么多年下来,后周虽然占据着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人口,却只能委曲求全,在战争当中,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出来。

如果大秦百姓也是这个样子,也许大秦早已亡于西夏之手了。

因为她出身金州吴氏,金州又地近蜀中,她又和蜀人比较了一下。

怎么说呢,她觉着两处的百姓差不多,都更愿意让家中子弟读书识字,而不是拿起刀枪保家卫国。

这也许就是文人们所说的文风鼎盛了,所以,蜀国到底亡了国,后周也在苟延残喘……

到底是国武监出来的,所思所想也自然和大将军赵石一脉相承。

不过让她有点不解的是,正是这些河洛百姓,在大秦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不愿意从军,却有胆子揭竿而起。

很难想象,正是这些老实巴交的乡民,哄抢官府粮仓,劫夺大秦军粮,甚至合围城池县镇。

当兵不愿意,从匪却是应者云集。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心?

这样的问题,在吴小妹这里。必定不会有太过准确的答案。

吴小妹兴致寥寥的摆了摆手。终于放过了黄四。一个会骑马,又不愿意当兵的樵夫,她没兴趣花费太多的唇舌。

懵懂如黄四,落荒而逃之余,却根本不会明白,自己失去了怎样一个机会。

他还在惦记着田地,但今天的波折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