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部分 (第2/4页)

小说好,而是因为作者本人的水准高,写什么都会比你强。不打好基础,只在类型上钻营,不是“傻子”是什么?

因此很多传统的武侠作者纷纷转行了——养活不了一家人,总不能活活饿死吧。原本舞文弄墨的,变成了金融界的小职员,原本横剑狂歌的,变成了饭店里面的小老板……至于那些努力坚持的要修炼成“不死小强”的牛人们,其精神可嘉,可惜写作态度与写作水平明显太差。再加上市场的日益淡薄,就更是穷到卖裤衩的境地。

当然,一个文体的衰落,并不只是因为大环境还有潮流的原因,还有很多客观、主观上的,但毋庸置疑,武侠确实是衰落了。

且住,只是衰落,并不是灭亡。正所谓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衰落,相反,一个事物衰落到极端也会发展。武侠小说做为中国唯一独有的类型小说题材,正在积极地寻找着复兴的道路。而这一次“香港武侠文化座谈会”就是引领这门文化复兴的前兆。

当天中午,香港荷里活附近的大酒店,作为这一届“香港武侠文化座谈会”的主会场,显得热闹异常。

在这场聚会上,很多大名鼎鼎的武侠名家全都露面出现了。比如说一代大侠“金庸”,还有金庸的好友倪匡,亦舒,蔡澜等。除此之外,还有卧龙生,陈青云,柳残阳……港澳台,还有大陆各武侠作家齐齐到场,可以说凡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武侠小说家,几乎全都出现在这里。

当荣少亨到达宴会场地的时候,只见在大门口有两位老朋友正在等着相迎。远远望去不是别人正是金庸和倪匡。

对于金庸,荣少亨颇有感激之情,想当年要不是金庸肯花巨资买下自己《昆仑》小说的版权,自己也不可能淘到第一桶金,从而有了发展的启动资金,一步步走到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无疑是荣少亨的恩人;至于倪匡,荣少亨跟他的关系就是君子之交。倪匡的幽默风趣还有文笔犀利在很多方面都帮过荣少亨的忙,比如写电影电视剧的影评,还有偶尔妙笔生花出任编剧,可是说这是个奇才怪才。

所以当荣少亨一看见两人站在门口相迎自己,荣少亨一点都不敢托大,急忙下车迎上去。旁边闪光灯噼里啪啦,荣少亨亲切地与金庸和倪匡两人握手,笑道:“两位大佬,好久不见哦”

被荣少亨这么亲切地称呼作“大佬”,金庸和倪匡不免一笑,思及荣少亨如今的身份,两人心中不免有些得意——试问,现如今整个香港能被电影大亨荣少亨称之为“大佬”的能有几人?

“阿亨,几年不见,你越发的成熟和淡定了”金庸首先开口道。

“哪里,经历了一些风霜,老了一些”荣少亨摸了摸鬓角,“你看,连白头发都有了”

“呵呵,还真是有了白头发,想当年,你可是英姿飒爽犹酣战,在我眼里,那可是一个相当有奋斗精神的年轻人”

“您就别夸我了,要不然我可会骄傲的”荣少亨开玩笑道。

旁边倪匡说道:“他这不是夸你,是在夸他自己,夸他当年有眼力发掘出你这个妖孽来——看看,不仅把香港倒腾的翻天覆地,还把好莱坞折腾了一把,怎么样,这次回来什么时候回去继续捣乱?”

荣少亨笑呵呵道:“已经定了,再过几天就走。”

“哦,这么快?我还想和你剪烛夜话谈天说地呢”

“你放心,在我离开香港之前,一定会满足你这个要求的”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可不要耍赖皮”

“不会的,我要将你私人珍藏的红酒全给喝光,让你哭都没地方哭——”

“啊呀,我忘了这一点——那算不算是引狼入室?”倪匡笑问。

众人不免哈哈大笑起来。

……

就这样,一路说笑着,在金庸与倪匡两位“大侠”的陪伴下,荣少亨与众人一并入内。

一进大厅,荣少亨就被扑面而来的热浪搞得有点手足无措。

献花、合影、记者拍照……一通折腾下来。荣少亨已经大汗淋漓了。

这些忙完了之后,按照文人的规矩,就开始了正式的会议。先是武侠泰斗金庸代表香港武侠文化协会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是所谓的“九大门派”武侠代表,比如说卧龙生,陈青云,柳残阳等人逐一上台发言。他们说过之后,作为“特邀嘉宾”的荣少亨也应邀上去说了一些,他所说的主题是:“武侠文化的凤凰涅槃”

演讲台上,荣少亨双手撑在台上,目光炯炯,侃侃而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