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页)

“打!”顿时,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王树声紧接着带领战士们迅猛地扑向敌人的营房。大伙冲上去踹开敌人的房门,只见敌人刚从睡梦中惊醒。有的穿了上衣没穿下衣,有的穿了下衣没穿上衣,狼狈不堪、丑态百出。他们在慌乱中正准备取枪顽抗。

“不许动!”“缴枪不杀!”战士们厉声喝道。

一个不要命的敌人正要扣动扳机,被一位手急眼快的战士“叭”的一枪放倒在地。其余敌人立刻“扑通”、“扑通”地跪倒在地,乖乖地举起双手,做了俘虏。

战斗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就胜利结束。杨家寨守敌被全歼。红军缴枪一百二十余支,干部战士都喜不自胜,感到这样的仗打得真解恨,真过瘾。

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转移到夏店,在那里,补充了一批后备的游击队员,将全师的五个大队扩编为三个支队和一直属特务大队。每支队下辖四个大队,总兵力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这是红一师的第一次扩编。王树声担任第一支队队长。

红一师扩编不久,新的战斗任务就接踵而至。

敌军长郭汝栋在杨家寨守敌被歼后,气恨难消,发誓要为两被歼之连报仇,马上调兵遣将,于6 月26日以独立旅第一团进至杨平口以南的郑家店,以第二旅第四团进至小河溪,摆开架势,妄图一举消灭红军。

28日,红一师师党委会议室。

徐向前师长主持召开战前军事会议。根据搜集的情报,大家一致认为,杨平口地区虽然靠近平汉线,但当地地方党的组织力量较强,群众基础好,地形也便于红军隐蔽与出击。最后决定,在杨平口以东地区用伏击手段歼灭敌独立旅第一团。

王树声开完会后,立即回到支队召开军事民主会,和战士们一起分析敌情、讨论打法。大家争先恐后,竞相献计献策,讨论得非常热烈,战士们对如何打好这一仗,也在讨论中变得心中有底了。王树声最后要求大家要发扬一支队勇、猛、灵的特点,确保任务的完成。

29日拂晓,杨平口。王树声率部进入杨平口以东左翼山脚下埋伏,担任主攻任务;二、三支队埋伏于右翼山上配合。师特务大队前到郑家店附近诱敌“上钩”。

诱敌部队一接触敌人便边打边撤,不断地挑逗敌人。敌团长骄狂不可一世,视红军为“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命令全团出动,尾追红军不放。

有的红军原先还担心敌人不会轻易上钩,远远看见敌人被引诱出来了,顿时高兴得直说:“嗬!敌人可真听咱师长的话呀,叫他出来就出来,叫他来多少就来多少。”

“敌人的算盘珠是咱师长给拨拉的,他能不听话吗?”

说话间,敌人已经钻入了伏击圈。

王树声早就等得不耐烦,他大吼一声:“同志们,上!”

说时迟,那时快,王树声一跃而起,如离弦之箭射向敌人,战士们也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向敌人猛扑过去;山顶上的兄弟部队也以排山倒海之势,泰山压顶般地直冲下来。

敌人一下子被打得晕头转向,整个队伍像乱了阵的蚂蚁,东躲西藏,四处逃命。大部敌人很快被歼。

敌团长仓惶逃到一块高地上组织兵力负隅顽抗。王树声率部勇猛攻击,不断缩小包围圈,并向敌人喊话:“穷人不打穷人!”“缴枪发路费回家!”

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敌军纷纷放下武器。敌团长见大势已去,遂缴械投降。

这一仗历时四小时,共毙伤敌人二百余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近千人,缴枪八百余支。

有的俘虏迷惑不解地问:“贵军怎么知道我们要来?”

战士风趣地回答:“红军会神机妙算!”

俘虏兵气得大骂:“我们那些龟儿子长官,真他妈会骗人。他们造谣说红军是老百姓,不会打仗。”

由于俘虏兵比整个红一师的人数还多,把他们都带走,显然不现实。王树声和其他人员就现场对俘虏兵开展教育,讲党的政策、讲革命道理,除留下少数坚决要求参加红军的外,其余的每人发两块白洋,释放回家。这一无声的宽待俘虏政策宣传,深深地打动了这些士兵,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这次胜利,不仅打出了红一师的威风,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京汉铁路周围的几千农民,在中共应山县委领导下,一夜工夫,就把杨家寨至王家店二十余里铁路扒了个横七竖八,使蒋介石的武汉行营大为震惊。

杨平口战斗后,红一师回师黄柴畈地区,进行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