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丧尽天良的连环杀人案 (第1/4页)

第二部,76号篇,第二十一章

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施草之恩。

羊羔跪乳报母恩,猿偷仙果自奔。

蛛织罗网护体,鼠盗余粮防身。

梅鹿见食等成群,无义之人可恨!

说一段定场诗,为什么要说这个,下面发生的这个事,就跟上面定场诗说的,就连畜牲都知道报恩,可是这个无义之人可恨。

苏渊明今天听说门口来了一个老头在找他,说是来喊冤的。老头家里真的有冤屈吗?一点没错,他们家两年里死了两个人。

其实这案子并不曲折,但却异常离奇,他离奇在行凶者手段残忍,心思缜密,为了目的布局长久。而案发则是因为一件极为巧合的小事,假如没有这件巧合的小事,则这起案子可能就会成为悬案。

苏渊明出来见到了老头,这个老者一看站在他面前的人就是苏渊明,咕咚一下就给他跪下了,痛哭流涕,让苏渊明给他两个儿子报仇。

苏渊明把老头扶起来,带进了警局,问老头到底怎么回事?老头一五一十的跟苏渊明说了一遍。

事情发生在1939年,此时乱局已起,很多人开始重新规划生活。

村里有个叫赵会钧的人,之前在上海做生意多年,但因为时局动荡,加上仇家颇多,所以全家人从上海回到了村里。一是躲避战乱,二是躲避仇家,然后在老家也并没有影响做生意。

赵会钧这一回老家,带回的可是一大家子人,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名叫赵致功,时年31岁,已经成家,有一儿一女。

二儿子名叫赵致远,时年29岁,已经成家,有一个女儿。

三儿子名叫赵致恒,时年21岁,因为在上海时发生过意外导致了瘫痪,所以并没有成家。

两个女儿夹在三儿子和二儿子中间,两个都是赵致恒的姐姐。

这么一大家子人,从上海搬到农村,盖了好大一片宅子,全家人住在这片宅子里。

过去不像现在,现在家里兄弟几个都早早分家,可过去不是这样,过去都习惯住在一起,赵会钧这样的大户人家更是如此。

大儿子赵致功早早帮父亲操持生意,在家里说话是有分量的,二儿子赵致远正在介入他们家的生意。三儿子因为瘫痪,所以一直没有怎么介入,但以家里的财富,他不用为以后的生活发愁。

这一年冬天下了大雪,家里人都早早睡下了,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宅子里的一间空屋里发现了赵致远的尸体。

赵致远雪夜被杀,赵会钧不是普通人,他以前在上海做生意,现在回了老家,在老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加上他见过世面,所以人脉很广。他没让别人动尸体,而是忍着悲伤报了官。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海还是汪伪政府的警察,当时还是在运作的。赵会钧算是个有身份的人,所以当时的汪伪政府马上就派人去调查。

赵致远死的房间是一间空屋子,他被人用刀在脖子上划了一下,血流了很多,他的脸永远定格在了死去时的那一刻,脸上表情带着惊讶和恐惧。

这间屋子里没有任何摆设,所以没有任何的发现。最让人们不解的是外面的脚印。晚上下了大雪,所以会留下脚印。在这间屋子外面有三排脚印,两排很大,应该属于赵致远和某个人。另一排脚印很小,看着像是个女人行走留下的。

但是,只有进屋的脚印,没有出来的脚印,也就是说,脚印全都是脚尖向屋子。

这让人十分不解,根据留下的脚印判断,一共有三个人进了这间屋子,其中一个是赵致远,另外一个是个男人,还有一个是女人。那么行凶者应该就是这一男一女。但问题的关键是,行凶者将赵致远杀了后,他们哪里去了?屋子前没有离开的脚印,窗户外也没有。

来查案的人将地板反复确认,下面也并没有暗道,行凶者难不成飞了出去?

这件案子没有破获,当时条件有限,加上人们也不上心,时局太乱了,所以,赵致远被杀案成为了悬案。

在这一年多里,赵家又发生了一起意外,这起意外是赵致功的儿子意外掉入院里的井中被淹死了。

搬到村里短短两年的时间,家里死了一大一小两个人,一个是叔叔,一个是侄子。村民当着赵家人的面不敢说什么,但大家都在暗中八卦,那时候的人特别的迷信。说他们家宅子有问题,空屋子里闹鬼,招邪气,要不然怎么会一直死人?

我们前面不是说了吗,当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