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此刻的海三娃听大头说了朱晋琛的主意后,也正给大西张的地主周老寅“苦口婆心”地做开导工作:

“周老先生啊,您是明白人,怎么现在却糊涂了呢?刚才谁都看到皇军和皇协军在你的大院儿运走了70车粮食。那么老长的车队,大伙儿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剩下的五万斤,您自己要不说,谁会知道啊?”

“可是……可是皇协军的那个中队长梅梁信知道啊。是他把葛村的六万斤粮食先运到我这儿来的。但是刚才只运走了十万斤,还有六万斤不明摆着在我手里吗?”

“梅梁信?就是那个左脸长着一撮毛的那个家伙?嘿嘿,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真的没良心了,我们已经把那家伙宰了,扔在了村西的沙坑里,估计这会儿正被野狗抢着吃呢!”海三娃呵呵地笑着说。

“他真的死啦?”周老寅瞪大了眼睛。看到海三娃肯定地点头,周老寅这才舒出了一口长气:“好!他死了我就算放心了,这就叫死无对证!这粮食就存我这儿吧,我给你们写个收条。”周老寅说着站起来。

“周老先生,不必了吧!”海三娃诚心诚意地阻拦道,“难道我们还不相信您吗?”

“这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周老寅执拗地走到书桌前,磨墨提笔,“做人就要坦坦荡荡!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谁也保不准会出啥事儿。有个字据谁心里都踏实!”老先生一边说,一边就把字据写好了,随手递给海三娃。

海三娃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他曾经混迹于保定的商海,十个大写的数字还算眼熟。可他看了半天,也没在收条上找到那个代表粮食数量的“陆”字,而却意外地看到“万”字前边是个“捌”字。

“周老先生,这粮食的数目……好像……有点儿不对吧?”海三娃也不敢太肯定,毕竟自己认识的字不是太多,所以问起来就有些迟疑。

“数目没问题,八万斤!是这样的,虽然如今世道不好,今年夏粮的收成倒还令人满意。除了必缴的各项粮款之外,老朽也剩了几万斤余粮。老朽一家不过十几口,加上长工也就二十几人,这么多粮食根本吃不完。不如就捐出两万斤,也算老朽支持抗战的一点心意吧!海长官千万不要推辞。”

“谢谢,谢谢您!周老先生,您……您让我说什么好呢!”原来海三娃一直以为地主们都是为富不仁的家伙呢,今天看到周老寅的举措才明白,地主里面也有好人啊!

“什么也别说!你们打鬼子连命都不要,我捐点儿粮食算什么啊?”周老寅哈哈一笑说道,“海队长,刚才梅梁信他们一来就让准备饭菜。现在他们走了,饭也做好了。正好给你们吃!走,咱们吃饭去!”

周老寅陪着海三娃刚走出客厅,朱晋琛就到了,同时带给海三娃一个不幸的消息。

“干吗去?”

“吃饭去!”

“来不及了!从白塔镇押运粮食的鬼子、伪军已经离这儿只有不到三四里地了!”

(2)

海三娃和朱晋琛趴在一道土堤后面,通过望远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运粮队的前面是一拨伪军,大概四十多人;中间是鬼子,五十来个;和鬼子隔开三四百米的后边才是长龙一般蠕动的粮队,伪军们荷枪实弹地排在两边,排出老远。

“最好的办法是急袭,而且专奔着小鬼子下手!”海三娃扭头和朱晋琛商量着,“只要一个突击解决了鬼子,伪军们自然会不攻自乱!”

“你是打算利用这一身的鬼子行头和那几十匹战马?”

“对!我们有46匹马,鬼子有50多个人,差不多一人对付一个。多出的那几个不用考虑,出刀之前先给他们半梭子机枪子弹就能扯平!现在先等一会儿,等运粮队侧对着我们的时候,一字排开地冲上去,准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以食为天(2)

“怪不得你刚才跟周老寅借刀呢,你不是那会儿就有这打算吧?”

“从车站出来的时候,我就在考虑怎么解决鬼子的问题了。因为鬼子伪军加起来比我们多得多,又是在平原地区,没遮没挡的,不如山地好玩儿啊!至于借刀的事嘛,那是咱从车站出来得匆忙,没带上鬼子的骑兵刀,刚才对付伪军的时候就差点露馅儿,有个伪军都看出来了,偏偏就没说!他妈的,看来伪军们的良心还没丧尽呢。”

“伪军们也是中国人哪!看来大队长对伪军网开一面的政策还是有道理的!”

“没错!老朱啊,一会儿我带人冲上去之后,和鬼子一照面儿,顶多两分钟就完活。你可要抓紧时间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