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用人是关键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可以穿越万界

朝廷即将开放海禁的消息不胫而走,督饷司主事的人选立即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高官如云的京师,一个从五品根本排不上号。

可督饷司主事不同,衔虽低,权却极重。

手握船引的分配权,水饷、陆饷的核算权、征收权,是个不折不扣的财神爷。

古往今来的重大变革,成功者极少,失败者极多。

失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有个共同点——用人不当。

路线确定了,就是执行;要想执行不走样不变形,选人用人排第一。

朱允熥要选一个靠谱的人来担当这一重任。

京师里人人好奇,皇太子会把这个令人垂涎欲滴的肥差给谁?

娘舅常家?还是老丈人蓝家?

蓝平第一个找到了朱允熥,为自己的小舅子谋求这一炙手可热的职位。

还没等他说完,朱允熥就打断他道:

"蓝叔,这样不好吧?督饷司关系重大,倘若蓝叔举荐的人不好,反倒连累蓝叔脸上无光,何苦来呢。"

蓝平已经在小舅子跟前夸下了海口,以为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但他万没想到,朱允熥竟然拒绝了,而且拒绝得如此不留情面。

蓝平当即有些下不来台,冷笑一声道:

"你娘当初在我家长大,跟我情同姐弟,但我到底不是你嫡亲舅舅,如果是常昇来,你大概就不会这样说了。

但你别忘了,礼部已经到我家下了聘礼,我将来是你老丈人。这一点点事都办不来,你叫我老脸往哪儿搁?"

蓝玉虽然骄狂霸道,但毕竟功勋无双,胆气逼人。

蓝平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勋二代纨绔,要才干没才干,要见识没见识。

朱允熥不紧不慢说道:

"蓝叔此言差矣,督饷司主事虽是个小官,却不是能够私相授受的。

父皇打发我主持开放海禁,肩上是何等重的责任,多少双眼睛盯着我?

若我有一点差错,别人虽不敢放在嘴上说,但免不得腹诽我。"

蓝平站起束来,"是我没眼色自讨没趣,告辞。"

说完,怏怏不乐走了。

朱允熥看着蓝平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蓝玉在外领兵,蓝灵儿将来就是太子妃,这荣华富贵还不够吗?一个从五品的主事,蓝平也硬要,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第二天,常昇的儿子常继祖跑了,也是要当督饷司主事。

朱允熥头都是痛的,没好气答道:"你将来是要袭国公爵位的,当个从五品主事,就不嫌失了身份吗?再说,你懂督饷吗?懂远洋贸易吗?"

常继祖厚颜无耻说道:"五品官虽小,钱却很多。这么肥的官,我们从小常在一块耍,你不给我,还能给谁?我不懂做官怕什么?自然有人抢着替我干活。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就给了我吧。"

朱允熥简直无话可说,耐着性子道:

"我一年有五万两银子的年俸,你若钱不够花,我能送给你两三万两,但官是朝廷的,我没权力给你。"

常继祖红着脸说道:"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呢,算了,我走了,你也别这么为难。"

朱允熥心情无比郁闷,他娘的,人都得罪光了。

朱元璋虽然退居幕后,可是这一切根本逃不出他的眼睛。

吏部和户部接连推荐了十几个人,朱允熥都不满意。

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太子究竟要找一个什么人?

朱允熥向朱标举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人选。

洪武十六年,国子监监生陶垕仲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端正的品格,擢升为监察御史,

陶垕仲清介自持,纠弹不避权贵,曾联合其他监察御史,弹劾时任刑部尚书开济贪赃枉法的行为,使开济伏法被杀,声动天下。

不久,升任福建按察使,又诛杀赃吏数十人,兴学劝农,政绩卓着,朱元璋下诏褒奖。

洪武二十三年,陶垕仲被牵连到李善长案中,三法司判处陶垕仲处死抄家,

朱元璋法外施恩,判处陶垕仲削官夺职,发配琼州服苦役。

这个人选一出,朝野内外一片哗然,皇太子殿下千选万选,选了这么一个苦役犯。

朱标看着眼前一道道反对的奏折,心中暗自惊讶于朱允熥的选人标准。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绝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

朱标决定召见陶垕仲,亲自考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