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商量报官 (第1/2页)

回来的几个人都洗漱完,穿上干净暖和的衣服,然后回到堂屋。

周越先洗完,去灶间把饭食端过来。

坐下吃饭。

吃饭的时候,许平君几次欲言又止。

周越虽然不主张“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但今日周越实在是累了,并不想多说话。

沉默着吃完饭,春娘过来收拾碗筷。

“你放灶间就行,一会儿我来洗。”周越对春娘道。

她让春娘明年暖和了再碰凉水。

春娘灿然一笑道:“娘,咱家又收到了宋大人和垣墨的信了。

估计是第一封信发出后,没收到咱们的回信,又发了一封。”

“好,我的你放我桌上吧,我晚间再看。”

春娘应诺,带着碗筷杯盘出去了。

“说说吧,许平君,你的经历,你的打算,都说出来吧。”

“大婶,多谢你。”

许平君和任平生,齐齐站起来,朝着周越就跪了下去。

“我一开始的时候,还稍有犹豫,要不是你坚持,我……我,我差点错过了师妹。

周大婶,我多谢你!”

“是啊,大婶,你冒着风险,救我和小佳期于水火之中。

是我们的再造父母一般。我,呜呜呜,我……”

周越理解她,在那个山村里被困了这么久。

就算她会制毒用毒,到底是一个年轻女子。

稍有不慎,轻则失贞,重则丢命。

“许姑娘,莫哭莫哭,你比我大女儿大几岁。

我见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哎,哎,哎,起来,快起来。莫哭了。”

周越劝了几句,结果越劝她越想哭。

最后周越放弃抵抗,把她扶到了自己屋里,坐在炕头上,安心哭。

任平生不好进去,在院子里团团转。

他也想跟师妹叙旧。

在许平君断断续续的哭诉中,周越大概知道了她这几年的遭遇。

先是师父去世了,师兄去云游了。

她守着一个小医馆,患者大多是街坊邻居。

有一天,她门口倒了一个受伤的人。

那个人跟她一般大,都是十八岁。

他自称是京都小官人家的孩子,出门游历,因为路遇劫匪,护卫小厮和他被冲散了。

他也受了伤。

他的伤并不重,只是跑了太远的路,累、饿加上失血过多导致的。

她的医术虽然浅薄,不如她用毒的功夫出神入化。

但这点子小伤不在话下。

她给他治伤,给他饭吃,帮他洗衣。

他什么也不会,笨得要死。

只有剑术和书法尚可。

他替她赶走了前来闹事的登徒子,在她看诊的时候帮她抄方,一手的漂亮好字,叫人惊艳。

他的伤很快好了,却赖着不走。

要留下来帮工,报恩。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二人日久生情。

好古老狗血的桥段,周越腹诽。

她有点担心配不上他的家室,他叫她不必担心,说他只是家里不受宠的四子。

他娶妻,有自己的选择权。

他们都是被保护的很好的懵懂少年人,什么都不懂。

稀里糊涂的,在街坊四邻的见证下,那男子卖了自己随身的玉佩,请了媒婆,成了亲。

他说,等有了孩子,他再回去禀告父亲和继母。

他们就这样过起了小日子。

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温饱尚可。

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和不真实。

在她怀孕六个月的时候,他突然消失了。

后来听邻居说,胡同门口好像停过一辆不起眼的马车。

也许他的家人来接他了。

她等着他回来接他们母子。

她于几个月后,诞下一子。

但她等了两年多,都没有等来他。

有一天,孩子快三岁了,终于他来了。

她欢天喜地的收拾包袱,就带着孩子跟着马车走了。

她甚至都没问问,姓名是否对。

她的那个良人、冤家,姓赵,叫赵贞。

他说他是家里的老四,跟几个哥哥取名元亨利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