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 (第1/4页)

当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并没有能够完全逃脱这场灾难。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都,而在所有国家的努力下,经济危机的危害已经渐渐过去了,但是现在,却正是所有国家都集中力量进行国内经济恢复的时期。当然,中国也不可能回避国内经济出现的众多问题,也需要这个机会来恢复国家经济。虽然因为这场经济危机,中国成功的阻止了美国与日本支持台独的企图与行动,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中国的经济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全国人民为国家统一而庆祝的时候,大概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了经济受到的伤害。战争结束几个月了,而中国国家经济受到的伤害也就表现了出来。2008年到现在过去了10个月,而从战争爆发到现在也有7个月了,相比去年同期,这7个月中,中国获得的直接国外投资减少了近4成,而且在收复了台湾之后,还需要政府更大的投资,来解决台湾岛上人民的生活的问题,以及恢复台湾正常的经济活动!这一切,说现实一点,也都是钱,而钱,正是中国现在最缺少的东西!

比起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来说,为了国家今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政府所做的几项长远投资就显得更加的重要,而且规模也更大了。

三峡工程不必说了,这座受到世界瞩目的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虽然第三期工程已经快要完成,但是投资仍然要继续。而为了维护三峡周围地区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以及维护三峡大坝的正常运转,以后持续的投资是绝对不可少的,即使能够通过三峡发电站获得的收入来弥补一点,但是却间接的减少了政府的收入,这在经济帐上,是一个同样的问题。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为了解决南方电力紧缺的问题,而上马的话,那么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北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启动的了。

几乎与三峡工程的历史一样长久,早在开国初期,毛主席就曾经设想过用南方丰富的水资源来解决北方干旱的问题,而南水北调工程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了立案,众多的工程师与科学工作者也就在围绕着这个巨大的工程开始忙碌了。

三峡工程是以千亿为单位进行投资计算的,而这还不够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零头,那可是需要以万亿为单位进行计算了。

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一共计划了三条线路,西、中、东三线。

西线是从长江的源头,将长江水引入到黄河中。而这一工程的主要难点是施工难度,以及在技术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当然,主要的还是这是高原地区,怎么进行合理的施工,而且不破坏到当地保存尚且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东线是一条应急的线路,主要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旧线路,从长江、钱塘江下游将水调往北方。而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个世界奇迹,但是,自从清朝末年,这条已经运做了一千多年的大运河被荒废搁置下来之后,要想再次启动,存在的问题就是不那么一个两个,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线路还是在中线,从汉江,这条长江最大的支流将水引到淮河与黄河去。而这个工程占了南水北调工程量的一半以上,输水的能力也超过了一半,当然,需要投入的资金,更是超过了数万亿!

而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出了资金方面外,还有怎么保护好生态环境,不影响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同时,怎么处理好各地方关系。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钱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把水调到北方去,而不考虑那么多的问题的话,恐怕工程早就上马了。

其实可以看出,不管是三峡工程,还是南水北调工程,这些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解决中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在资源之中,能源又是重中之重!

前面已经介绍了中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虽然,中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平摊到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并不多,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来支持,所以,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

现在,中国超过半数的石油需要进口,但是,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会不重视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还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实力,也就不可能将石油安全战略根基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基础上,不担心自己的石油进口地出现危机。所以,中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石油生产工业。而在这个问题中,主要的石油产地也已经由东北以及华北地区转移到了西北地区与领海上。

可以想象,当国内石油的主要产地转移到西北地区与领海上的时候,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