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刘协向来只看信,那些东西,都是北方各地的特产罢了。

依曹丕的性子,这么大张旗鼓的送呈战利品不太可能,刘协怀疑东西是曹操添的,只有信才是曹丕送来的。

曹丕信里只说一些问候的话,顶多加几句见闻。

刘协一直弄不清曹丕到底怎么想的,信也不好回,再说……真写了回信,那信到底给曹操看的还是给曹丕看的,可说不定。

至于曹操,自从君臣在徐州撕破了脸,刘协只要不在朝堂上便没好气。

早朝上即使曹操问他意思,他有时也当没听见。

反正曹操总能自说自话圆过去,只是每次刘协这么干了,下朝后曹操就会跑到宫里来吵架——

可能打了太久的仗,不打仗就闲得蛋疼的缘故。

今天,又是这样……

刘协把阶下堆得如山的各种东西扫一眼,继续提笔练字:

“爱卿,朕用不了那么多东西,前几年的贡奉,听黄门说便有放置太久,霉烂的,爱卿不如换成粮饷,出去带兵打仗,爱卿那身煞气,所过之处必定无人能及!”

“哈哈哈!”曹操大笑道:“真如陛下所言就好了,这些东西嘛,陛下用不用,不重要,重要的是拼命的那些士兵、将军看得到,他们的血汗每个月、每个季,都送到天子这里来。”

刘协道:“爱卿倒是把朕的功用发挥到极致了。”

曹操躬身道:“臣不会辜负陛下厚望,不断努力的。”

看刘协脸色不好,曹操笑得很开怀,跟打了胜仗一样。

刘协瞟到曹操的表情,心里憋闷:猖狂不死你!!!朕迟早!迟早收拾你!!!

心里爆发而已,手里的笔走势沉稳,写着太傅钟繇创的字体——小楷。

笔迹规整俊秀,比钟繇写得还要漂亮,堪称字字如画,就是比起深闺蛾眉来,只怕还要更端丽无瑕。

曹操得意一阵,凑近看了看刘协的字,取了案上一卷打开观赏。

“陛下的字是越发叫人惊叹了!太傅一字千金,依臣看,若是外面有陛下的字流传,只怕一字就可换一城。”

“爱卿言过其实了吧。”

“不不!臣绝对没有言过其实,再说,夸奖陛下的字好,对臣有什么好处呢?皇上的东西,不都是臣给的吗?赏赐什么的,没必要啊!”

刘协道:“难道爱卿不是盘算着要拿朕的字出去卖了换粮饷吗?”

曹操笑问:“陛下今天怎么如此关心粮饷?”

刘协道:“孙策少年英雄,爱卿不说,朕便不知他已成爱卿心腹大患?爱卿若是粮饷充足,还憋在朕这里做什么?朕托爱卿的照料,过得如此好,自然要多关心一下爱卿。”

曹操嘴角抽抽,被刘协说到痛处了。

跪也不跪,负手朝外走。

曹操走到门口,刘协道:“爱卿,朕的字当真值钱?”

曹操袖子挡着的手里还拿着刚刚从案上取的竹简。

被刘协说破,曹操也不愧,回身躬了躬腰:“臣,谢陛下赏赐!”

脸皮贼厚地拿着那卷竹简走了。

第六十四章

刘协看一阵门口,摇头,又去写字。

曹操不许他学什么文韬武略,刘协能接触的不过是琴棋书画。

围棋上辈子就下得炉火纯青了,琴嘛——能按准音,画没兴趣,唯有书……能磨练心性,沉淀浮躁,是他目前最适合做的事。

小篆、小楷、隶书、草书,刘协为了专注在书法里,刻意下了苦功,比起别人为了练字而练字,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平静时写小篆,憋闷时写隶书,心情好点便写草书,唯有生气时,才写规规整整雕笔画钩的小楷。

把所有心情藏在字里,藏到一丝不露的时候,才可以逃。

写完一简,刘协卷起来抛到旁边火盆里,道:“换简。”

但凡觉得写得还行的,全部烧掉,因为里边带着心情,怕被人看出来,留在桌上的,反而是刘协自己觉得不好的。

殿门外的宫室庭园一片净白,雪片落地有声。

钟繇更老了,身上穿着一件狐皮袍子,那袍子袖边滚了一圈金线,十分贵气。

秋天时送进宫的贡品,后来曹操要去了,又赠给钟繇了?

钟繇道:“皇上可写了新的字?”

旁边小黄门忙将抬来的竹简呈给钟繇:“回太傅,皇上的字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