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2/4页)

中做个书记吗?”

陈数道:“我若不愿意,就不会变卖家产买酒喝了,不喝酒就不会耍酒疯,不耍酒疯也就不必谎称生病不能赴约了。”李茂哈哈一笑,要带陈数出门,陈数向老僧施礼道:“乞请赏一件僧袍,再借一盆水,修理一下头面,好重新做人。”

老僧道:“若能割舍过去,蓬头垢面又如何。”陈数道:“改头换面,最后一丝牵挂也断了。”老僧道声善哉,命小沙弥准备热水,剃刀,亲自为陈数修了头面,又取出一袭青衣,道:“这是你当初质押在寺里的衣裳,从今以后你又做回曹州陈数了。”

陈数换上旧时衣裳,谢过主持僧,跟李茂出门来。来时青墨就多带了匹马,此刻笑问陈数:“会骑马吗?”陈数笑道:“虽然三年不中进士,我也是一儒生,儒生岂可不会骑马?”飞身上马,动作潇洒至极。

李茂将陈数安置在书吏房,青墨为主,其为副。秦造眠收拾停妥后,来向李茂辞行,李茂让青墨送他出城,青墨归来问李茂道:“他一出城就飞马走了,并无半点留恋。”李茂笑道:“我抬举他做官,他高兴还来不及,留恋什么。”

秦造眠去后不到三天,淄青道就荐来一个新人,姓林名英,高沐在荐书中说此人才思敏捷,采斐然,建议李茂用作贴身书吏。

秦造眠离京,李茂辟署陈数为书吏,到林英来长安前后不过三天时间,看似巧合,李茂却不这么认为,心念一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任命林英和陈数为书房书吏,而将青墨调任院主随身。

陈数知道林英是郓州荐来,也试探出林英有真才实学,对李茂的这个安排无话可说。

第242章 大舅哥的牢骚

林英到进奏院一个月后,青墨向李茂禀报道:“他这一个月常去提炉酒家喝酒,经常去这儿的还有书史陈元。给力文学网”

李茂道:“盯紧这个陈元,看看是什么来历。”事过十天,青墨回道:“陈元每次到城外送过函件后,必要到四海酒楼喝酒,且每去必进后院的一个单间。我试图跟过去,掌柜的挡驾不让。”李茂道:“想来是去会**,不必管他。”

青墨哂笑道:“他一个书史,一个月才一石粮,两贯钱,养得起小的吗?”忽然一拍大腿道:“不对呀,四海酒楼的东西贵的要死,他一个书史哪来的钱隔三差五的就去一趟?”见李茂微笑不语,青墨道:“这个人有名堂,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李茂道:“罢了,这件事你不知道也好,林英、陈元这两个人,以后你心里有数就是。”

淄青在长安布有一条暗线,对此李茂并不感到吃惊,相反若是没有,倒是奇了怪了。铜虎头在淄青无孔不入,在外面又怎么可能没有触角?何况进奏院的一大职责不就是替地方藩镇刺探京城的消息吗?刺探消息,有些可以光明正大,有些则是见不得光的。

能从朝廷的公开函中抽丝剥茧,分析出想要的东西,是一种本事。偷偷摸摸,打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一种本事。两者相较,后者可能还要更吃重些。

偷偷摸摸干事,不正是铜虎头的本性吗?

王炳臣执掌进奏院多年,多方辟署外籍人士为佐吏,岂能让李师古放心的下?他的这个院主怕是无权插手暗线事务,换句话说淄青布设在长安的暗线是独立行事的,他们依托进奏院,又直接对淄青负责。

秦造眠就是这条暗线上的人,而且地位不一般,这就是秦走林来的原因。

李茂判断这条暗线除了依托进奏院收集他们想要的东西,还秘密担负着监视进奏院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主要官员的职责。

即使是现在,铜虎头对李茂来说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渊海,他小心翼翼地和其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北风紧,长安城飘飘扬扬下起了雪,李茂很早就醒过来,却不愿起**,赖到小茹把早饭端进来,才不情不愿地爬了起来,昨夜天冷,李茂和小茹相拥入眠,小茹的脸颊此刻还红扑扑的。在长安三个月,她的脸色调理的光润水滑,加之年轻,那浑身的青春气息,让李茂每每欲罢不能。

吃了早饭,小茹披上猩红色的披风挎上竹篮准备出门买菜,随同小茹来长安的还有一对张姓夫妇,张大娘自幼陪伴苏卿长大,很得信任。苏卿恐小茹一人无法照料李茂,便将她夫妇一起打发了过来。

张氏夫妇也乐意,他们有个儿子叫张琦,正当年少,一门心思想出去闯闯,长安是大唐的腹心,藏龙卧虎之地,多的是机会,为了儿子,两口子乐颠颠地收拾行李过来了。

论理买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