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应该说,锡城的道路建设在这几年中做得很是不错,一路上道路都很平整,道路两边也很干净。但过了闾江口,进入常州武进地界,马路就变得有些崎岖了。最为让人讨厌的是马路两边因为长期没有人清理,狭窄的非机动车道上到处都是厚厚的灰尘和细小的石子。若非山地车外胎的较厚,地形适应性较强,非爆胎不可。

武进道路两旁除了农田,就是房子,没什么风景可欣赏。杨斌二人闷头骑车,很快就到了漕桥。过了漕桥往左转,就看到一个大大的“宜兴欢迎您”的招牌横在马路上空,宜兴地界到了。

宜兴的道路状况和武进差不多。但一路上有不少地方在施工,能够看出当地政府是下了决心要改善道路状况的。不像武进,杨斌两三年前路过时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那个样子。

从漕桥到宜兴市区的一段路很长,而且道路两边人家很少,但杨斌和郁倩倩却并不觉得寂寞。马路两旁是大片的田地,远处还有几座连绵的丘陵,虽然因为冬季的关系,田地中少了绿油油的植物,但这略显萧瑟的景象却让两人享受到了别样的田园之美。

到了宜兴市区,杨斌和郁倩倩停了下来。从锡城过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路牌,两人顺着路牌走,倒也不怕迷路。但到达宜兴市区后,路牌没有了,杨斌只能老老实实地向路人问路,并买了一张地图。

两人对着地图研究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先一路向南骑到丁蜀镇,再转向西,前往竹海。这样虽说要多走一些路,但只要走两条直路就行,可以减少问路的麻烦。总的算来,还是利大于弊的。

尽管两人骑行速度很快,但到达竹海已经是十点多。广义的竹海其实是指宜兴南部湖父、太华等山区,此地盛产毛竹,有12000公顷竹林,是江苏最大的毛竹产地。杨斌二人来到的竹海,却是当地依托特产而新开发的风景区。景区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方圆几十多万亩的竹子,堪称“竹的海洋”。景区总面积达1万亩,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竹资源风景区,故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由于竹海风景区的湖父山区离太湖最近,流域最明显,因而,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称。

因为是新开发的景区,很多基础建设还不完善,有很多当地老乡还没从景区搬迁出去,便依*这一便利做起了生意。

杨斌和郁倩倩来到景区门口,正打算买票进入,就有一个当地老乡上前搭话,声称只要在他家吃饭,他就能免费带两人进去。

杨斌虽然有钱,但他其实并不是循规蹈矩的主,能逃票自然不会傻呼呼地去花冤枉钱。何况原本就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杨斌也正感觉到肚饿。在询问了郁倩倩的意见后,杨斌便很爽快的答应了老乡的“邀请”。

因为是冬季,游客比较少,难得遇上主顾的老乡格外高兴。在带杨斌去他家里的时候,很是热情向杨斌二人顺口介绍起一路上的景色来。三人顺着一条沿山涧而建的水泥路一路往上爬升,听着耳边传来的叮咚水声和风过竹叶时吹出的飒飒擦响,只觉心神安定宁静,仿佛心头一切烦忧都被这自然的乐音漂洗得干干净净。

杨斌深深的呼吸了几口山野间的清新空气,只觉肺部一片清爽,多年来沉积在肺部的灰垢似乎都在这几息之间全部随着呼出的气流被排出了体外。不一会儿,这股清爽又从肺部浸润到了全身各处,让杨斌觉得格外舒适。

在这舒适中,杨斌的神经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放松。平日间对提升功力的追求,对金钱的渴望,以及昨日杀戮后遗留下的嗜血冲动,都被他抛诸脑后。他此时只想永远出处于这一舒适的感觉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要这极度的放松。

就在扬彼沉浸于这一宁静而舒适的氛围中的时候,他的眉心突然传来几丝颤动,一股冰凉的气息从眉心印堂处传出,迅速扩大并覆盖了整个大脑。杨斌只觉得头脑一片清凉,让他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自他习武有成以来,这种感觉他已多年未有,让他很是惊异。好在这冷颤之后,他并未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妥,正相反,他只觉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思维的活跃程度和敏锐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看见杨斌突然之间有些发呆,郁倩倩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

杨斌的思维被郁倩倩拉回到现实,他面露欣喜的笑容,悄悄对郁倩倩说道:“刚才功力又有突破了。”

郁倩倩闻言,也很高兴,但旋即又露出一丝担忧的表情。杨斌看在眼里,心中奇怪,问道:“怎么了?难道我功力提高了不是好事吗?”

郁倩倩摇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