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临时调来协助防守的第17旅,共有近万名守军。该师的另二个山地团和师部已调往克什米尔北部山地去增援那里的部队了。我第15空降军整整3个师的兵力很快完成了攻击的部署。

第二天,6月14日凌晨,基地周边高地上轻重火炮齐发,猛烈的炮火揭开了强攻的序幕,我第15空降军43师与56集团军的166师在空军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猛攻,把早已失去斗志的印度守军全歼。俘虏了6200名印军,几乎完整地接收了这一基地。失去了第5师的基地后,斗拴特别里奥地完全失去了守备的主力,至后方的通道也被切断,城里的守备团和前来增援的149师怎么能抵挡我军精锐的56集团军的167师和168快速师的联手猛攻呢。只是坚守了2天,这还是因为我军采取保护城市的方针,未向城中发射1发炮弹,才让他们没有被更早地被全歼,守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城防司令官李费特上校被迫率领残余的守军投降。这是西线我军跨出传统习惯线后的重大胜利。根据前指命令,由56集团军驻守这一命名为“天鹰9号”的基地。第15空降军的部队则回师天鹰一号基地作为西线的机动力量。

楚舒勒的城防司令官瓦尼德准将最惨,东边的23师没有能撤回楚舒勒,残余部队都去了中国的战俘营。战区司令部增援的第37装甲步兵师和137步兵师都没有能突破敌军的阻截,6月13日一天准将只能眼看着敌军部署围城的部队。

第二天在我军的四面围攻下,守军纷纷被歼。到下午准将已经是四面楚歌。我军通过机场的电话与准将直接通话,敦促他命令部队停止抵抗。指出我军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内的平民,没有向城里发射一发炮弹。准将只得接受投降的命运。在18:00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实际上楚舒勒战役最激烈的部分是歼灭二个增援的步兵师。由于我军强大的无线电压制性干扰,印37师和137师没有能及时得到楚舒勒投降之事。我空降军和57集团军的陆航兵团全线出击,利用了楚舒勒直升机基地的缴获的印军直升机加快了调动,一举切断了这二个师的退路。我军出动了大批战机轮番升空,全力支持阻击部队,与印空军在这一带展开了长空激战。印北部战区急忙派遣2个主力师和2个二级师向我阻击部队发动猛攻,企图接应37、127师回撤,这二个师自然也回师组织突围。曾司令员深知我军必须尽快歼灭包围圈中的这二个印军师,命令全部H-6集中投入这里实施高强度轰炸,包围圈内和增援的印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轰炸。楚舒勒的机场正好成为歼-7M护航机群的出击基地。我军还利用楚舒勒的直升机基地,不断起降武装直升机掩护57集团军的围歼部队向这二个师的后部发起了连续不断的猛攻。经过3天的激战,终于全歼了这二个师。我军始终把成建制地歼灭印军主力部队作为主要任务,前指一再转达中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抓紧当前的大好时机尽量歼灭印军主力,为后阶段的战略防御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攻击部队快速地后撤到楚舒勒,全力以赴地构筑防御工事。

再说,巴基斯坦军方根本不怕印度政府的威胁,在克什米尔的北部战线展开全力的反击,由于在中印边境一带,印度的空军受到中方的牵制难以对防御部队提供空中打击力量,而进攻的巴军则在空军打击力量的支持下频频得手。印军的西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为了收缩战线,于6月13日被迫把进入巴基斯坦的印军撤回到印巴边界,把兵力抽调到克什米尔战线进行攻势防御作战。

巴基斯坦舆论一片欢呼,举国庆祝这一胜利。军方也更有信心夺回巴占克什米尔的失地。他们也深知中国军方的行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仅仅8天的时间就完全扭转了他们极为被动的局面。

经过充分准备,6月16日巴军在北部战线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一举推进了55公里,距原印巴停火线只有30公里了。由于印军根本难以把握奇普恰普河北岸的“天鹰9号”基地中国军队的动向,不敢调集大军正面堵截巴军,而是调集了一个重型装甲师和4个主力师的兵力企图从南边截断突出的巴基斯坦攻击部队。第二天凌晨当地时间5:00,巴空军对结集的印军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中国的空军则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与前来的印度空军展开了激战,具有极大优势的我空军部队击落了11架印军战机后,迫使印军战机退出战场。地面上巴军再次展开攻势一举推进到原印巴克什米尔停火线。在北部地区形成了一条40公里宽的通道。早已作好准备的中国的运输车队一举越过了这条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