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何况看起来他似乎也不算很亏的样子。

至于说这里头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协议什么的,这恐怕就只有燕国和晋国自己知道了。

梁帝听到这里整个人都绝望了:“若是如此,他们所达成的协议定然不是以前那样的随口约定。”

两国共取梁国是大事,如今看来,不管是晋国还是燕国都是真的要出兵打一场的,能够让他们这样做,就证明这个协议算是比较牢固的,他们的同盟不可能像是以前那样给点好处就分开了。

方应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如今已经向燕国与晋国派遣了使者,但能否说服他们停战,这恐怕不能抱有太大的期待。”

如果不能说服,那就只有开战一个结果了。

梁帝听到这个结果整个人都无措极了:“这……这可怎么办……”

方应叹了口气:“我更加担心的是,如此一战,晋国是否会派苏穆出战呢?若有苏穆,我梁国又有何人能够抵挡?”

击败苏穆……这种话站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梁帝一边恨自家的将领都不顶用,一边喃喃道:“唉,若是罗宁将军还在,那就好了……”

……所以说,罗宁到底怎么死的,皇上你已经忘了吗!

这一战无论是对于晋国还是燕国来说,都是一场大战。

谢容光是调动往前线的就有十五万人,这仅仅是先期投入的数量,谁都知道,除了这十五万人,后头至少还有再备着十万人随时可以加入战斗,而如果再算上战争后期战线逐步推进规模逐步扩大之后的话,此战牵扯到的兵力可能超过五十万。

几乎不让其他国家意外的是,这样一场大战,晋国果然派出了苏穆作为主将,同时也将卫敏和朱治两人调往苏穆麾下。

苏明若自然也在其中。

而晋国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沐阳和凤睢派遣了大量兵力,紧接着由白书月带人直插而入。

另一路先锋则是苏明若,苏明若并不与白书月同路,她的进攻方向更加偏向东面,她过了龙望江之后便直奔宛宁,之后以宛宁为据点在短短半月之内拿下了万安和广宁,当然,苏明若打的这么顺的原因之一大概也是她这回还带上了钟书容。

梁国这地方,苏明若不熟,但钟书容熟悉呀!

苏穆两路出击,无论是哪一边的攻势都十分凶猛,梁国不得不紧急从后方抽调大量士卒往前线。

邓灵彰范玉泉二人更是亲自前往第一线。

而挡住了苏明若的人也正是之前与苏明若见过面的梁国将领徐怀。

虽然梁帝不喜欢徐怀,但都到了这种时候,也只好把徐怀调回来并且委以重任了。

就在晋国取得大好形势的同时燕国也已经出兵,从桃林打入梁国。

苏明若听到这消息倒也不在意,燕国如果不打进来才叫奇怪呢。

比起燕国此时的进展,更加叫她在意的反而是另外一件事情:“徐怀这次可没什么兵力不足的困扰,我就说梁国还是有几个有本事的人的,此时徐怀兵力足够,这便是我们的大威胁了”

徐怀将苏明若堵在了路上。

应该说这也算是徐怀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因为苏明若的目的简直太明显了。

从宛宁入梁国,然后一路攻打广宁万安等地,这并不是冲着其他地方去的,这是直奔着梁国的国都雍城去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徐怀便是拼死也要拦住苏明若。

此时苏明若正召集一众人对着地图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徐怀的弱点,攻破他的防线。

卢宣和开口道:“徐怀的阵势看起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如今我们的主力在广宁,徐怀则在高石和富春两地压下重兵,这两地互为犄角本就可以互相支援,进退自如,同时又以稍微靠后的章南为后盾,不仅可以为前方高石和富春提供足够的后援,最重要的,无论我们攻破了哪一个,章南都可以与剩下的重新构成防线,再加上在梁国作战本就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梁国气候与晋国大有不同,熟悉南方作战的部队数量有限根本不够分配,这才造成了目前的情况。”

苏明若点点头:“目前的大致情况就是这些,诸位有什么办法破解局势吗?”

这就不是卢宣和所擅长的了。

江岸青此次随军做苏明若的军师,此时想了想说道:“徐怀这样的阵势看起来中规中矩,这本是兵书上的办法,但实际上兵书上多是以两点互为支撑,徐怀却将其扩展为三点,这样使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