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1/4页)

待看到杨嗣昌背后的衣襟都渗出汗来,湖广布政使何腾蛟方才笑呵呵的喊道:

“哎呀呀。少卿大人,暑天气促,快进来,快进来!”

“多谢何大人周全。多谢,多谢,请!”

杨嗣昌真正的官职是总督冀湘楚。巡抚湖广,所以,正式的官称,应该是杨督抚。但最近这几年,国内平安,加上明年就要换届了,再叫杨嗣昌督抚,就不方便了。为什么呢?

督抚属于外僚,虽说原本的性质是中央临时派驻地方的官员。而以外僚入朝,通常不应该升的太快,那个洪承畴以外僚入京,直接当上兵部尚书,属于比较个别地特例。

如今天下是个人都知道,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内阁换届选举即将开始,皇上把状元郎的策论公开刊行,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企盼杨嗣昌的新制呢,尽管‘杨制’的内容大家还不知道,但所有人都相信杨嗣昌是不会叫皇帝失望地。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公开再叫杨嗣昌为杨督抚,就等于在毁人家。

杨嗣昌在几年前,刚刚被皇上送了一个太常寺少卿的官衔,这就有学问了,少卿虽说是兼职,但属于朝官啊!如果大家给天下官场定下这样一个基调:‘杨嗣昌是杨少卿,不是杨督抚’那么自然的,杨嗣昌就很有可能,直接提拔为六部九卿,甚至平步入阁,都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地。

“哦,何大人,嗣昌心仪这湘舞久矣,来湖广多年,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呵呵,杨少卿果真是书生意气,挥洒自如,下官佩服,佩服!”

“见笑了,见笑了!”

杨嗣昌也确实觉得热了,端起桌上的柳叶茶,浅浅的喝上一小口,然后接过仆人送上来的蚌粉铃囊,开始吸汗,一旁的何腾蛟,连忙体贴的帮他扇扇子。

这个时候,祭祀舞蹈已经结束,赛龙舟的人,又开始举行一种祭祀活动,不过就是杀鸡喝酒一类,杨嗣昌乐呵呵的把一袋银币,交给手下,作为本次的龙舟花红,高高的悬挂起来,又是一阵雷动的欢声。

“对了,少卿大人,陈子龙这个名字,你可曾听说过?”

“哦?就是那个倡办‘几社’的松江铁符先生?”

“呵呵正是,此人编纂的《皇明经世文编》,已经交付宗业司的刊印坊雕版去了。但据他说,还有四卷需补,因此一直深以为憾呢!诺,这就是书目。”

“哈哈哈,何大人,陈子龙年纪虽轻,而气度宏远,这样的人才,岂能教他遗憾?他那四卷,刚好在嗣昌这里,如今,就成人之美吧!”

“哎呀,如此,多谢少卿大人的成全了,呵呵,不瞒大人,下官与陈子龙乃是当年同榜进士,既有同门之谊,这才答应相求大人,早知大人如此雅量,他们便不用苦思多年了!”

“哈哈哈!”

一时间,凉亭之中。鸿声而笑!而这笑声中,只有一人,一直板着脸不做声。此人戎常服打扮,白面长须,剑眉星目,身上既有武将的英气,亦有文人的书卷气。身材瘦长,却蕴涵劲力,属于一亿人排队,你也能第一眼就看见他的那种人。哦。对了,成语‘鹤立鸡群’就是形容他们这类人的。他地名字,叫做左良玉。

左良玉现在已经是湖广都指挥使了,而且几年前,因为国家要四方开战,为了巩固国内防区,特意赐他世镇武昌的荣誉。因此,左良玉可以说是湖广军中第一人。

左良玉同这个时代的名将一样,爱兵如子,但他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行军打仗时,左良玉同普通士兵。同吃同卧,士兵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他都一模一样。这虽说有表演成分,但左良玉带的兵,不谈战力如何,这份忠心是不用说的,所以整个湖广军中,人人都尊他一声‘玉帅’。

左良玉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不吝叙功,就是说他手下的将领兵丁,只要作战,都会积功。呵呵。这点稍有些问题…‘只要作战,不论胜负’。

但杨嗣昌对叙功又把的比较紧,核实的很严格。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公私事务,一来二去地,左良玉同杨嗣昌之间,就出现矛盾了,而且矛盾还不小。

想想也是,战士上战场,舍命报国,风里雨里的,当主帅的,帮着争取点功劳,也算不上什么过分的事儿。但这只能是私下里的说法,在官面上,这就属于冒功重罪啊!但杨嗣昌当然不会给左良玉治罪,只是功劳的统计上,经常进行相应核减。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左良玉身后还站着一个人,一身劲装打扮,长像虽然普通,但黑黝黝的双眼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