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1/4页)

尸体,交相裹缠散落在草原上;血水,已叫大漠变得泥泞不堪;甚至,即便渗透性极强的沙地,也出现了一洼又一洼的水坑。在一个积满血水的浅坑中,有一员大明的将军,手捂着胸口蜷缩在那里,他的姿势僵硬而又可笑。由于脸上布满硝烟和鲜血的缘故,根本看不出是个什么表情。只有一双失去神采的大眼,定定的望着天空,一动不动。

小冀下马,上前,眼泪滑落,砸在死去的英雄的脸庞上,一小块皮肤,显得白了一些。

“老栓,大帅找你呢!”

喃喃说完,小冀俯身抱起老栓的尸体,血水涓涓的,顺着老栓垂下的手臂流到地上,小冀高声嘶吼:

“给我拿条毯子来!”

几个明军士兵,听到后连忙向这边跑,小冀忽然觉得腿上被什么东西牵了一下,低头,原来是老栓的穆刀,想捡起来,受伤的身体有些吃不住劲,却又不愿再放开老栓,于是用右脚一踩一踢一挑,老栓的穆刀,高高飞起,满是豁口的刀锋,在阳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

注:影响深远的漠海远征,就此正式结束。这场献礼战斗的结束时间是,崇祯十二年壬申乙丑,西历1639年8月8日。

这场历时两年的四方战役,在田小蔷揣着可以换购2千亩土地的背书国债,离开北京去青海湖寻找自己老公之时,就已经注定了胜利的结果。道理很简单:

精英阶层(资产阶级或者官僚地主)全面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动摇君主独裁和帝国体制,是一种历史规律或必然。在明代,精英阶层掌握(除了最高权利皇帝之外)的实际权力远远早于欧洲。因此,精英阶层与独裁君主的合作顺利与否,与帝国体制的利益一致与否,决定了国家机器是否可以为了战争而全面开动。

田家留在国内的唯一代表――孙诚的夫人――田小蔷,如此冒失而又张扬地西行,却获得了内阁、九卿、言官系统的统一默许?其背景就是精英阶层,希望以此作为‘谈判’的条件,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战争国债不需要国家的现金偿还,一个铜板都不需要,只要国家新开辟的土地,能够允许他们任意换购,允许他们自主经营,允许他们十年免税,就足够了。

国家的利益是领土,皇帝小朱的利益是荣耀,皇商及官僚的利益是借用战争的胜利,来创造十倍百倍的经济利润。这三方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还存在另一个集团的利益体现,通过移民来缓解‘小冰川’灾害下的粮食减产与人口膨胀之间的重大矛盾。亦即是平民的生存权。而平民,又恰恰是军人的构成主体。在官僚系统普遍存在名义上欠薪的状态下,军人的军饷却按时足额地发放,甚至之前的拖欠也陆续补齐。又有新的农田供军户耕种,士气获得根本性的提升并不奇怪。

就这样,在‘大明’这个集中了注意力与精力的巨人面前,无论是辽东还是蒙古,即便此时再加上日本和俄罗斯,大明也一定可以获得胜利。

第二十一章:雨雪霏霏

“皇上,日前,吴三桂拜表陈情,恳请国家允许其父亲吴襄带俘入献,进京面圣。再有,辽东那边需要修城练兵,而诸侯诸王众多,因此,希望国家能封其为东平侯!”

“哟呵?”听到梁廷栋的汇报后,崇祯皇帝小朱,忽然匪气十足的坐直了身子。

“吴三桂的胆子还真是不小啊!先是违令屠城,再是虚报军功,后来又谎称什么福临不是皇太极的儿子。现如今更有本事了,居然跟国家要起封诰来啦!你们内阁兵部的,眼见他这么干,可就没有什么说辞吗?”

“呃!”

一众大臣都把脑袋一低,不过不是羞愧,而是都有些愤愤然。因为吴三桂的这张拜表,其实是受人指点后写的。指点人是周延儒。

这些官僚的本意很简单:吴三桂矫诏行事,确实很令人反感,而且更加过分的是,吴三桂先后违反了三次,诈降、屠城、骗功。但反过头来看,吴三桂的功劳也是大功、宏功。功过相抵之后,仍有功劳可以奖赏。

这里还有一道非常关键的政治习题。在历来的中国政治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律“功盖天下者不赏”。为什么?天子行兵的目的就是把天下纳入怀中,总不能把已在囊中的东西――天下――也赏出去吧?岂不是白忙活了!既然付不起,就只好不赏。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根本动因。

而恰恰就是这个吴三桂,却巧妙地主动化解了这个难题,他有盖世奇功,却亦有欺君之罪,这样一来,罚虽可以无限而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