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页)

族谋反之事,到底是真是假,若是真的,起因是什么?郭刺史在其中如何做的?朝中一概不知,臣记得,庆州刺史手上也应该有上千的府兵的,如何一堪不击?”

韩通的话,让几位相公和郑仁诲等人都沉默了。

郭威也知道韩通所言乃是正理,便将目光看向了郭荣:“君贵,你如何看?”

郭荣一笑,他其实算得上在座之中对此事最为了解的了,开口道:“儿臣听陛下与诸位相公、将军所言,觉得几位大人说得都在理。反叛之事,确实该出兵镇压,但是如何出兵,以何名义出兵必须弄清楚。朝廷大动干戈,若是出兵在百姓和四方异族看来乃是不义之师,仓促派兵镇压,只怕会适得其反,引来其他异族的叛乱。儿臣以为,弄清楚庆州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来制定剿抚之策,方才是上上之策。否则纵然平定了野鸡族的叛乱,但是难保不会再生叛乱!儿臣以为,朝廷理当排除重臣赴庆州了解此事,并将郭彦钦绳之于法,方是根本。”

郭威点点头,看向中枢的几位相公道:“诸位觉得太原侯这番建议可行否?”

冯道还是半眯着眼睛,恍似一字未觉。范质觉得郭荣此番话确实在理,便看向李谷。李谷也点点头。只是郭崇充却有点不以为然,看了一眼郭荣道:“太原侯所言极是,但是若是野鸡族真如郭彦钦所言谋反呢?朝廷岂不是失了先机?”

郭荣笑道:“将军所言也深有道理,所以朝廷可作两手准备,一边派遣重臣赴庆州了解事情真相,一边下旨给静难军节度使折令公以作防范。如此一来,朝廷也不会失去先机了。”

郭崇充和郑仁诲等人,这才想起,这太原侯不久前在兖州大败慕容彦超,并非是不知兵之人,便都收声了。

郭威见众人都同意了郭荣的建议,便道:“那就依太原侯所言,只是派何人去庆州好呢?”

范质心中暗想,自然是王峻去最好了,这个郭彦钦是他给举荐的,这收拾乱摊子自然他去合适了。只是他们都不好说出口,免得皇帝以为他们落井下石。

众人讨论了半天没有了结果,最后郭威只得道:“如此,诸位今日回去便好生琢磨一番这人选,明日便要定下来了。”

众臣诺了,又说了一些国事后,今日里没有了皇帝赐宴,都回了各自官署用饭去了。郭威这才带着郭荣缓缓往后宫去了。

“君贵,你心中是否埋怨我听从王秀峰之言,令你在澶州两年不得回汴梁?”郭威看着慢自己半步的养子道。

郭荣没想到阿爹会亲口说出此话来,抬头苦笑道:“阿爹,我之前或许心中有所不满,但是说到埋怨,却并没有。秀峰相公再如何忌讳我,但是他对阿爹你是忠心的。”

郭威淡笑道:“你能这样想,已经很不错了。秀峰兄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便是我念着同他危难之时的交情,让他三分,他也不见得体谅几分……我想着你还年轻,若是对待这些个对你有非议的人也能容忍三分,你以后如何行事,我就丝毫不再担心了。你这两年在外毫无怨言,我知道你是体谅我这个父亲做皇帝的不易。所以我这的做父亲的,也不能时时让儿子受委屈……秀峰兄如今的行事越发地过了,总想着独揽朝纲排除异己,朝堂内外已经党羽遍布。这些也就罢了,毕竟我当初太过宽容所致今日这般局面。”

郭荣听了养父这番话,知道他的意思是要动王秀峰了,却不仅仅是王秀峰一个人,而是以王峻首的拥护养父登上皇位的大批功臣悍将。郭荣知道老父自从全家遇难之后,愈加重情宽厚了。他要动这些老臣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这个儿子铺路。不由得心中感动,看着高大但是瘦削的父亲,哽咽了。

“你啊,早就不小了,怎么还做这幅情态?其实年前你平定慕容彦超之乱时,朕就想好了,一定要及早你召回来,即便不禅位,也要让你提前接掌军政大权。我这些日子,看奏折半个时辰就头晕目寻,夜里也时常梦见你母亲和其他亲人,不管太医怎么说,我自己知道我这身体也不大重用了,如果我突然倒下,朝廷没有储君,必将动乱……所以你这次回来,便要做好挑大梁的准备,平日里去拜见郭崇韬、郭崇充、郑仁诲和韩通等军中大将……”

郭荣虽然知道郭威寿元不多,但是听他这样说,也难得伤感起来。“阿爹春秋鼎盛,儿子一直想随着阿爹你收复幽云平定天下!阿爹切不要再说这等伤感之话了……”

郭威摆摆手笑道:“收复幽云平定天下……老天爷不会给我那个功夫了,这些就要靠你去完成了。好了,我不说了。走,去德妃那里,看看我的孙子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