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2/4页)

可能帮这个大忙的能是谁?我前脚走你后脚到,人们自然会想到咱俩的关系。锦安比不得督城,我早就听说那个岳市长是个厉害角色,现在人们都在猜,邵书记退下来后,他是书记,你是市长。另外,甄元的事,治砂的事,听说当年这个招商项目还是他牵线搭桥的呢,你现在治砂,他心里能舒服?我上次就听于婕说,岳市长在一个很小的场合就说过,可以加强监管,没必要一刀切,惹得砂老板们到处告状。”

关昊笑了,没想到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惹得女人说出这么一堆话。没想到她还是个有心人,居然说的很在理,不愧是新闻记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上次他和赵刚去市委汇报时岳筱就是这个态度,好像他治砂是为了出风头。不一刀切,治理工作更难推进,只有一刀切了,才能重新审查采砂资格,走公开确实的法律程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达到长治久安。开始的时候常远也这样劝过自己,这些砂老板中有的人和岳筱的关系不错。比如他现在在锦安搞的一项重大工程——明珠湖水上温泉城,这是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以及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项目,据说是今年全省投资最大的一项工程,被列入全省大事要事之中。摆明了这是一项巨大的华丽的政绩工程。

据说,岳筱的伯乐是当年的副省长如今是省长的袁锦成。当年袁锦成是副省长,分管农林水利工作,由于连续两年源头的水库正常泄洪,本是不大的水势,居然使督城和下游的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损失严重。所以在第三年省里明确表示督水河流域要在汛期前做好清淤工作,确保汛期的行洪安全。其实每年省政府都下拨款项用于主要河道清淤,各个市县也有专项资金。可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别的地方都是应付应付,完成的都不理想,只有督城是真刀真枪的干。袁锦成下来检查这项工作时,到了督城境内,看到的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防洪大堤上红旗招展,人欢马叫,在一看解放军三军战士,学生,农民,机关干部,就连妇女和老人都加入了清淤战斗,现场的高音喇叭里还播送各个单位的工程进度情况。

袁锦成大为震撼。要知道,这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搞这么大规模的群众活动是难上加难,在农村,没有了集体经济做保障,让老百姓出义务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可是督城却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当袁锦成见到了这次清淤工程的总指挥,督城副市长岳筱的时候,他正挽着裤管,站在水里,挥锨挖泥,满脸淌汗。袁副省长对这个真抓实干的基层干部很是常识,给予了高度的表扬,并称赞他是“实干市长”,一时之间,“实干市长”这个称号出现在锦安和省级的大小媒体上,一度成为媒体的明星人物。

就这样,岳筱遇到了他政治生命中的伯乐袁锦成,随着袁锦成的一步步上升,岳筱也在第二年由副市长提升为市长,两年后为督城的市委书记,后来一路顺风,就任锦安的副市长、副书记,直到现在的市长。

岳筱也不负重望,一直以实干著称于政界。在督城,建立开发区、扩展城市面积、建立全省县级市面积最大的文化休闲广场,这些都是当年了不起的政绩,可不知为什么在顺口溜中就有了他“买卖干部”之说。他就任锦安市市长后,最大的政绩工程恐怕就是眼前正在建设中的明珠湖水上温泉城了。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京津等地的高端消费群体,借助明珠湖这一旅游王牌,带动周边房地产业,甚至是餐饮业的快速提升,将成为锦安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实干,岳筱在政界有着良好的口碑,由于有袁省长做后盾,也使岳筱从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谦恭的副市长,成长为雷厉风行,具有开拓之势的政治明星。目前,这个政治明星的强势不仅表现在做事上,也表现了对权力的向往上。

高健希望他去滨海,可听小道消息说袁省长跟廖书记建议让他继续留在锦安,以他的强势和理性制约一下岳筱日益膨胀起来的雄心,据说廖书记没有表态。

夏霁菡见他沉思不说话,就说:“我准备在你走后我就离开要闻组,回专题部,你说如何?”

关昊点点头,他的思绪显然没在她说的话上。

第二天上午,关昊和督城防汛指挥部主要成员以及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提前半小时来到高速路口,等待着曹副省长一行的到来。

在车上,关昊问防汛总指挥常远:“现在河道那几家撤离了吗?”

他指的是有几家外地的砂石料厂,在公开拍卖中没有中标,也就等于没拿到政府的采砂许可证,但是也不撤离河道,在河道搭个帐篷软磨硬泡。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其他砂石料厂的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