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4页)

……………

深夜中,萧泽的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外围守着一圈面无表情的黑服侍卫。“自去年起,几条流经平京的大河都陆续出现枯水之兆。而从今年春季的多重征兆来看,平京及其周围几州将难逃蝗灾与大旱。”

站在书桌前,杨思远指着桌上的地图,对身旁的萧泽等人道。

韩易之弯腰看了地图片刻,不解道: “杨大人,您说的这个同我们决议今年进京,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经韩易之这么问,杨思远连带屋里的人都默然不语,神色暗沉。韩易之瞅着众人,半晌,眉头狠狠一拧,对着韩琪道:“干爹,我们谋划的,不仅仅是一场廷变吧?”

看着韩琪面有难色,杨思远立刻接过了话头:“廷变若是能一举成功,自然是最好,只不过……”

“只不过……”

“只不过萧烨生性狡诈,他当然是不会信萧王爷是带你来投诚的。虽然我们这一行明着只带了不到一千人马,可是还是不会打消他的疑心。”

“所以,你们都认为萧烨会暗有埋伏?可是杨大人你不是说,你将掌控京城守军的调遣,一旦萧烨有安排,都会有应对之策?”

“话是如此,但是,这一次的变数是我们谁都算不全的。”

“不对,”韩易之一手按在桌案上,盯着那中心处的平京城池:“你们其实一早谋划的,就不是廷变,而是此后之战吧?你已经算好了接下来平京可能出现蝗灾旱灾,那么若是打起仗来,兵粮供应不及,必将削弱萧烨的兵力。而这场廷变的功效也不过是让天下人知晓,你们的队伍有个萧靖来充名正号!”

“就算是,也是没有错的吧,易之?”萧泽苍然的声音响起:“我们要的是胜利,那么多做准备有什么错呢?若是廷变能成固然最好,若是不成,我们也不能失去了退路。”

韩易之哑然,好一阵,方慢慢退开了几步:“叔父说得对,没有错,没有错。”

“少主……”

“我太过偏激了,叔父说得对,杨先生您接着说吧。我想先出去走走。各位,失礼了。”

杨思远点点头,接着道:“那么,我建议入京之途,我们兵分两路……”

在杨思远低沉的讲述声中,韩易之走到了屋外。冲几个守夜的侍卫示意无需跟随后,便独自步回了自己的居所。刚踏进外屋,抬眼就看到琴音正笑吟吟地坐在桌旁,脚边的风炉上一锅米酒正冒着热气。

“琴音姐你今天怎么没去?”韩易之捧着酒碗问道。

“去见那个杨思远?我可真是敬谢不敏了。”说着,琴音干下半碗热酒:“再说了,若是我也得耗在那里,谁来陪你小子借酒浇愁?”

“……”

“想必他们今天也会告诉你了,这廷变不过是个开始罢了。”

“我明白的。”韩易之为自己又满上一杯:“我明白的。”

“你可少一点愁眉苦脸吧,”琴音不满地用筷子头戳了下韩易之:“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每个人也是把命押上来了!廷变一旦未成,能保住几个人的命都不知道。那下一步棋,有没有命下,还非定数!”

韩易之点头,又点头,捧着的酒碗却端不住了。

离乱,他是一路看过来的。那一场苍琅之变,明明是皇室间的争斗,可真正深受其害统统都是无辜的人。从平京流落到芩州的年岁中,看过多少饿殍横尸,多少断壁残垣,多少死别生离。而今,这一切都要重演,自己则荣幸地成为了那个起因。

“琴音姐,你说得对,一切都还非定数,只有这场离乱是注定的了!”

长叹一声,韩易之将酒碗重重地摔在地上,看着白色的酒汁四溢横流。

“也许吧,这场离乱是注定了。”琴音轻声附和着,又拿出了一个酒碗满上:“那么,在起程前,就多陪你琴音姐我喝一杯吧。”

屋外,肆虐了整个冬季的北风渐渐停息了,而这杨柳之庭却似乎将等不来东风拂面了。

下卷 第十四章

杨柳之廷;立朝第十五年;二王爷萧泽叛乱;随后四王;六王也揭竿而起;举国三十六州中;十一州届属叛军所辖;近乎半壁江山皆失,朝野震惊。自苍琅之变后,最血雨腥风的战火熊熊燃起,誓要燃尽那青云之上的绿柳垂杨。

而故事 ,此刻还是要回到这一场祸患的最开始,即平京城外那一场失利的廷变。…………………………………………………………………………………

在众人平身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