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页)

,继高俅后,又有两个人新近冒起,一个叫蔡京,一个叫童贯;这两个人本来都是庸碌小辈,但近来得势后,和高逑相互呼应,在朝中已颇有影响。”

萧峰知道朝中势力变动对整个社会和各国必有诸多影响,这时也关心起来:“二爷,这两个人有何本事?可以冒起得{霸气书库提供}这么快?”

马汉摸一摸胡子,摇摇头,又点点头,说:“正是这个问题令我四兄弟感到不安,这两个家伙本来只会拍拍马屁,真实本事可没几两,但近一个月来,多次提出精妙独到的见解;比如对大理和西夏的问题,他们竟能说服皇上与之修好,钳制吐蕃,这事令人费解得很。”

说完一阵沉思,然后接着说:“算了,暂时也没什么更多的资料,多想也是无用;我朝的势力变动虽然令人不安,但目前还未有什么危 3ǔωω。cōm险的征兆,反而辽国的形势使人担忧。”

闻及辽国的人,萧峰自然更是留心,想一一想,问:“不是耶律洪基出了什么问题吧?”

耶律洪基既在大军面前立了誓言,萧峰也不怕他反悔,但若他出了什么问题,那就难说得很了,果然马汉说道:“耶律洪基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辽太子耶律延禧,这小子娇横嚣拔,接掌你的南院大王一职后,不断扩充势力,加上辽国不少部落贵族对耶律洪基向你妥协感到不满,耶律洪基的位子可真坐得不那么舒服。”

萧峰在辽国任南院大王多时,对这恶心的权力斗争自是深有体会,为了权力,什么父子兄弟,都可以拔刀相向。

马汉接着说:“更可虑者,耶律延禧这小子对一众属国都是熙指气使,已是埋下祸根,将来若他大权到手,只怕就是生乱之时。”

萧峰听马汉说得奇怪,问道:“这样一来不就是遂了大宋之愿吗?为何二爷反而忧心忡忡?”

马汉定睛看着萧峰,说:“可听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言?”

萧峰一愣:“是范大人说的!”

马汉再正容道:“正是,你想一下,若辽国一众属国倒戈,又或者只是袖手旁观,皇上定会认为时机已到,两国就会陷入一场无底线的死战。”

正文 第十二回 南朝生疑案 北廷起风云(下)

(更新时间:2006…8…26 13:26:00 本章字数:4758)

萧峰听到这里也是遍体生寒,赵灵珠更是牙关微颤,马汉深吸一口气,平定一下情绪,再继续说道:“当两国战至筋疲力尽的时候,大理和西夏或会看在萧大侠份上做壁上观,但辽国却会陷入两面受敌。”

萧峰也已推测到以后的情况,接着说:“我辽国一旦被灭,师疲兵尽的宋国就要面对气势如狼似虎,四方环伺的北方众部!”

还有比这更恶劣的情况吗?马汉又看着萧峰:“所以我四兄弟想萧大侠到上京走一趟。”

萧峰知道这走一趟要做的事,苦笑道:“你以为耶律洪基会听我的说话吗?何况他已经当我死了。”

马汉却是不以为然:“萧大侠,你未死的消息,皇上既可以得到,耶律洪基也一样可以得到;而且,他应该还是会听你这义兄弟一些意见的。”

萧峰听马汉这么说,也觉有理,但自己这时急于要找到先祖故地,如何分身得来?突然赵灵珠说道:“峰哥,如果不阻止的话,会造成很大灾难的,我们怎么可以不尽点力?”

萧峰顿时心里一阵感动,妻子身为大地之母的化身,当真是心怀慈爱,自己可以娶到这么好的妻子,真是福气齐天。

萧峰想了一下,仍是难以决定,因为宇文拓所说灾难连自己先祖都感到震惊,又催促自己在下次月圆前找到先祖故地,这可如何是好?马汉见萧峰面有难色,忙问道:“萧大侠可是有为难之处?”

萧峰又看了妻子一下,说:“实不相瞒,我找沈大人正是因为有急事相询,也不知道能否赶得上。”

马汉摸了几下胡子,邹眉道:“怎么会这样?公孙胜这小子还说不碍事,看来我们真不能全信他!”

萧峰一听是公孙胜所说,突然心灵一闪:公孙先生本领不低,该不会有这等小差错,莫非那天池所在,与我大辽有关?是了!那天池四周都有雪山,必是寒冷的北方,孙先祖之后的历代祖先,也在契丹族生活!

想到这里,萧峰一下豁然开朗,原本的顾虑都不复存在,连忙说:“原来是公孙先生的意见,那萧某就放心了,看来上京是必须走一趟的了。”

马汉见萧峰突然转变态度,答应了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