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1/4页)

这一次全大队浇地,已经不像上一次那么轻松,现在全大队一起种地,可不是春天只有二队那几十亩,加起来足有五百亩!

现在先锋大队的河沟还没有惠及所有田地,有些距离水源还是很远的; 要浇地,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哪怕莫茹把那些铁锅都扔了,空出位置来多放水缸; 可地离着水源太远来回一趟也麻烦。

可要是不赶紧浇地下种,再过阵子节气晚了就种不上。

周诚志等人都不敢去想; 万一一直不下雨怎么办?

如果挑水种上玉米,就算出了苗也会干死; 还有春天种的棉花、秫秫、玉米和地瓜; 如果一直不下雨,只怕也得浇地; 不浇怕是也要干死。

可如果不种; 就没有收成的机会; 这么多地不种秋粮不够; 那冬天和来年吃什么?

所以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必须浇地!而且要全村出动!

这时候有的大队又选择放弃,他们觉得浇下去一直不下雨发了芽也干死,浪费种子不如不种呢。

再说了,要是浇地的话,那春天种下去的现在已经干得够呛,不浇地过些日子也干死,要浇就得一起浇地,总不能不管早种下去的吧?可要是都管的话,那么多地,怎么管得过来啊?

可是要愁死个人!

所以,他们不浇地,整天起来就看看天,然后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咒骂贼老天还不下雨这是要干死老百姓啊。

甚至还有人笑话那些浇地的,说什么“看吧,今年八龙治水,大旱!浇地也没用,河里这点水儿不当事儿,一天比一天少,到最后河底下都干得裂纹呢!”

“浇到一半河里水干了,天也不下雨,庄稼也干死,上不上算?”

“白忙活!”

反正有返销粮、救济粮!新政/府不可能看着他们饿死!

周诚志向来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只要和几个老头子商量好认定的事儿,那就一定要干。

他觉得,老百姓要吃饭就得干,不干不吃饭,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哪怕跑步进入**,也不可能躺在炕上睡大觉还有人给你饭吃!

除非天上掉大饽饽!

祖祖辈辈这么多辈子,也没见一个天上掉大饽饽的,所以,必须要浇地!

他动员全大队男女老少浇地,喊道:“毛/主席老人家都说‘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都给我好好干,别给毛/主席丢人!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不种地没有粮食吃,不想饿死就给我好好地浇地!”

这么一动员,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所有干部、家属都不例外,一个也别想搞特殊。

甚至陈爱月这个整天跑宣传的也给叫回来,让她少宣传两天不耽误事,先抗旱要紧。

让人意外的是阚燕儿居然又来给三姨家帮忙,因为三姨身体不好,家里又没有闺女守着,她和李桂兰不放心!

现在种地任务重,所以白天晚上都要忙碌。

周诚仁等老头子扶犁铧,赶着牲口在前面犁地,有力气的男女就去挑水、拉水,弱一些的劳力带着老人孩子在地里顺着水沟浇地。

一开始还直接整个犁沟都浇水,可这地干得犁沟六寸深还都是干土,一瓢水下去立刻就渗下去,这样忙活大半天也没浇多少地。

晌午的时候三队四队那些人就开始垂头丧气,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这么浇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累死个人了!”

“别的大队好像都不浇地呢。”

二队和一队的就开始反驳他们,“不浇地吃什么?”

“救济粮啊?”

周诚志听见了破口大骂:“扯几把蛋,一个两个大队受灾吃救济粮,全县受灾谁给你救济粮?咱们是产粮大省,粮食交不上去,搁啥救济你?救济粮不就是咱们种地交的公粮?都不交,哪里来的救济?”

那些散布负能量的社员被他给骂得抬不起头来。

不是他们偷懒,实在是挑水太累!

日头火辣辣地仿佛要把人的皮揭掉,去老远的河里挑水,上百斤压在肩头上,一个来回还强撑,时间一长就浑身发颤如同挑着两座大山似的迈不动步子。

下午周诚志吸取了周诚仁等人的意见,不再用牲口犁沟,直接用大镢头刨坑,一个坑浇半瓢水,要是半瓢水不够就一瓢!

周明愈就给周诚志建议,“叔,太远的就别去河里挑水,还是让牲口不停地轮换拉水吧。”

两个大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