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2/4页)

作者为段君铭辩护的嫌疑已经很大了,所以,索性直接公开吧。在其他事情上,他们的的确确是朋友,但是在感情上,他们完完全全是敌人。且再加上他们本来的仇人立场,所以,他必须算计,而且也只算计这个。因为他若不使手段,客观想想,他这辈子也不可能让她喜欢上他。

至于要他们完全没有算计,没有威逼,那的确是步步接下来要加油努力的了。话说,到那时,就该是这篇文的结局了吧:…)

最后再悄悄问一句,段君铭真的没有一点儿现代的感觉吗?

回头瞅瞅,我果然很啰嗦,所以,不敢把这么长的回复放在评论区,怕吓坏了人:…)另外,再次对看文的亲说声抱歉,因为这文已经一大大半了,而我居然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如此扭曲,所以,觉得必须要垂死挣扎一下。借小说人物和情节表达不了了,作者只好亲自上阵直接说明了(默哀,我是个失败的作者)。不然,这篇文真的觉得往下写也是浪费作者和大家共同的时间和精力了。

再次感谢小猫,抱抱:…)

鞠躬,抱歉。

作者有话要说:

☆、固权

“替穆玄景建没建完的城,修他没修好的路,挖他没挖好的沟。如今又让朕放他儿子离开盛京去完成理想。楚卿,你是当朕有多大方?”

段君铭一听说杨冕想离开盛京,当即就驳回了楚今朝的请求。“你以为大兴灭亡了,他这个前朝太子就没什么用了吗?”

就算他无心,别人呢?更何况,杨冕小小年纪心思深沉着呢,是否真无心,难说得很!

楚今朝明白他的顾虑,也知道轻易不可能让他点头,因此只能尽量找出所有能说服他的理由。

“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小冕若有心复国,当初就不会来到盛京。他如今已经不姓穆了,外面没人知道他就是嘉和太子,谁能打他的旗号?他只是不想白活这一生,所以想做些事。西向商路走通,对大中朝也有好处。到时候,大中朝四通八达,万方来朝,也是扬大中朝之威。若陛下还不放心,可以派人跟着,一路监督他。他商路走通,立刻返回盛京,绝不逗留他国。”

她说得恳切,段君铭知道她对杨冕极关心,必是不遗余力想说服他。可她真以为自己是有三寸不烂之舌,所以才能每次都说服他吗?

他闭了闭眼,让心中的恼恨与无力稍稍平息了一些,然后才缓缓开口道:“就算如你若说。朕又为什么要成全他的想法?他穆家人对付我段氏时,可没这么周到。到今日,朕也不怕告诉你。朕好端端的一个藩王世子,逍遥快活,要不是他穆家人,朕也不会来当这烦死人的皇帝。朕这辈子毁在他们手上,凭什么还要对他的子孙这么好?朕让他在盛京自由活动已经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了。回去告诉他,亡国太子,就该有亡国的觉悟。要开通西行商路,朕大中朝人多的是,他算什么?”

他被困在盛京,倒让杨冕去外面天高海阔逍遥自在,哪有这么好的事?

他若是生气恼怒,楚今朝还可以当他意气用事,还能再想办法。可是他如此平静地说出这些话,没有一点儿意气用事。听着一字千钧,不容任何更改。

她这才意识到,当段君铭自己不想妥协时,就不会给任何人机会来说服他。

一时间,她有些不知所措。她没想到他会在这件事上如此坚持。他连重建工程续建浔阳城之事都能同意,杨冕离开盛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早知如此,那张圣旨就该留到现在来用。

她只是衡量着这几件事的轻重,考虑着杨冕走通商路也是为了大中朝的百姓,段君铭没理由拒绝。却没想过,走通商路的背后,恰恰是当初段怀越想做而没做的事。

“若没话说了,就下去吧。”

段君铭有些沮丧,疲倦地挥挥手,赶人了。

楚今朝心中没有来地一慌,更加不知所措了。是有多久了?她居然不记得上一次被他往外赶是什么时候了?

难道连这都会习惯吗?

她有些困难的站起来,却觉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她没办法就这样离开,没办法回去告诉杨冕,他的一辈子就只能被关在盛京,哪里都不能去。

她做不到。

她不甘心,却又想不出来办法,这样的段君铭她没有应付过。她慢慢往外走着,最后又忍不住回头,想再求他,问他到底要有什么条件,才能放开仇恨,同意杨冕西行。可是,一见他似乎很无力地坐在桌前,随意轻扔着桌上的奏折,她也不知道怎么地,忽然就改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