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2/4页)

子也想到,弟弟们出宫开府的越来越多,却都无甚差事,要养着一大家子人,只凭俸禄,也确实有点艰难,被福晋养着,也不算假话。不瞒皇阿玛,儿子当初,也叫福晋养过一段时候呢。”

“哦?朕记得你额娘可是给了你不少私房,这话叫你额娘听到,还不知该如何伤心。”康熙打趣道。

胤礿一脸不自然:“说来羞愧,额娘当时给的私房,全叫儿子填进船队去了,谁知有一次海上风浪大,船队有去无回,儿子几乎是一夜赤贫,还是靠着福晋才缓了过去。这件事,儿子至今没敢跟额娘说呢。”

见胤礿大大方方的说起船队之事,康熙心中满意:“你额娘胆子小,还是别让她知道的好,不然该吓着了。这次你出去,她本来就担心的不行,如果再知道这回事,估计更得后怕。”

胤礿点点头,十分同意康熙的说法。

“不过那船队之事,到底是商贾之事,你还是少沾染的好。”康熙话头一转,又皱眉批评道。

“皇阿玛教训的是。”胤礿先是恭敬应答,又道,“不过儿臣派出船队,却也不是为了赚几两银子,皇阿玛可记得番薯。”

提起这个,康熙就不自觉的高兴:“当然记得,现在各地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试种,想来今年,百姓求个温饱应该不难了。”

“这都是皇阿玛的恩德。”胤礿拍马道,“那番薯,便是儿臣的船队在海外发现带回来的,这次儿子回来,问了他们,发现这两年,他们又从海外陆陆续续找了一些粮食种子带回来,只是儿子不在,他们也只是按照之前的方法在庄子里试种一番,没能禀报上来。”

“哦?当真?”康熙闻言不由神情震动。

“不敢欺瞒皇阿玛。”胤礿从身上抽出一叠纸张,递给康熙,上面竟还有图画。

“这次找到的共有两种作物比较好,名为马铃薯和番麦(玉米),这两种作物,对田地的要求都不大,尤其马铃薯,与番薯相当。而其亩产量,却要比番薯还多一些,能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更重要的是,儿子找大夫看过,这马铃薯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而番麦,对田地的品质要求虽然要高一些,却也比小麦好,亩产量也有四五百斤,其味也甚是甘甜。”

康熙听完简直龙颜大悦,没想到胤礿回来不到一个月,竟又给了他如此大的一个惊喜。

这两种作物若真如胤礿所说,再推广下去,他敢说,大清再也不会有一个饿死之民!

当然,这只是康熙一厢情愿的想法,毕竟,自古以来饿死的老百姓,大多数并不是真的没有粮食,而是那些粮食都被权贵搜刮挥霍,他们才会饿死。

不过这并不妨碍康熙心中幻想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圣帝的自己。

接着,康熙又细细问了许多细节,甚至连施什么肥都问到了,好在胤礿有惊无险的都答上了。

最后,康熙感叹道:“你很好,确实是将百姓放在了心中。”

“儿臣当不起。”胤礿推拒如此盛赞,他确实觉得自己当不起。

“当不当得起,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朕说了算,而是由天下百姓说的算。”康熙道,“你的休假,就提前结束吧。按照之前番薯的经验,将这马铃薯和番麦,也都扩大试种,再推广。还有番薯的全国推广之事,你也一并管上吧。”

马铃薯和番麦他倒是没意见,只是番薯:“这…番薯一直由五弟负责,儿子冒然接手怕是不好。”

“无妨。”康熙摇摇头,不容胤礿拒绝。

胤禛最近做的事,云荍都能查到,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本来对胤禛的一些怜惜,因为他的行为,也消散殆尽,甚至还有一些说不清的失望。

“是,儿臣遵命。”胤礿只能领旨。

胤礿提前结束休假,结果番薯一事,令许多人都大感惊讶。

胤禛更实在书房沉默良久,才叫人进去吩咐了些什么。

胤禔看着,也闲不住了,跑到宫里,跟康熙提出他关于琉球驻防的若干看法,并提出,他觉得让施琅的儿子施世骥去琉球驻守很合适。

胤禔走后,康熙不由得摇摇头,这个儿子,勇猛有余、谋略却不足。

施家是背郑降过来的,虽然康熙一直重用他们,但心里却还是提防的,把施家之人放到琉球去,岂不是亲自养一个郑家出来?

倒是胤俄,没想到他竟有去琉球之心,到底答不答应呢?

看康熙心中所思,竟是颇有意动。

再过半月,康熙看朝上还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