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3/4页)

去……

屠杀手无寸铁人是最简单不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除了年轻女人,这个鲜卑部落已经无一活口。

千万别以为李重有多好心,心慈手软不杀女人,而是这些女人在李重的眼里还有用处,可以用来耕田织布,可以作为奖赏赏赐给立功的士兵,最主要的是她们能生孩子,人口的重要性李重再清楚不过了。

男人也能干活,但男人不好看管,不像女人,她们力量弱小,大多数性格懦弱,看守起来容易一些。

将尸骨堆积起来,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又专门派了五百兵卒专门看押这些妇女和牛羊回转并州,李重这才叫人准备宿营。

加上这个倒霉的部落,李重一共劫掠了四个鲜卑部落,抢夺战马一千余匹,牛羊上万,皮草金砂无数。

不过李重也不打算在鲜卑的势力范围继续抢掠下去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打一枪换个地方才是抢2劫的不二法门,这一次,李重把目标对准了河套地区的胡人。

河套地区的居民经常大幅度轮换,秦朝的时候居住的都是匈奴人,后来被秦朝的军队驱逐,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匈奴于复占河套。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又一次将这些匈奴人驱逐出去,可好景不长,到了王莽作乱的时候,匈奴又一次占据了河套地区。一直到建武二十六年(50年)汉朝才又一次控制了河套地区。

就这样河套地区一直反反复复的被双方占领经营,到了现在,河套地区有汉人,匈奴人,鲜卑人,属于杂居的地方,其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南匈奴了。

而这些匈奴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他们趁着董卓作乱的时候,就曾经劫掠洛阳周围村落,如果不是李重横插一手,就连蔡昭姬也被匈奴人抢走了,被迫嫁给左贤王。

李重想要攻击的目标就是河套地区的匈奴人,报仇雪恨。

有些话要说一下,并不是织蛛狠毒,古往今来的战争哪有什么仁义可言,正义也只是相对的,鬼子侵华,我们对鬼子恨之入骨,可对鬼子来说,他们的军队就是在开疆扩土,不是吗?

第一百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

更新时间:2012…08…13

带着四千五百人,李重想要转道云中郡,杀到阴山山脉。

可就在李重刚要动身的时候,外出的斥候忽然带来一个消息,一队大约一千人的鲜卑骑兵正在接近此地,这股鲜卑骑兵还带着大约一人上下的汉人,按照行军路方向程推算,这些鲜卑骑兵应该是在代郡返回草原的。

而且斥候还带给李重一个非常惊喜的消息,看旗帜,这些鲜卑骑兵的首领应该是李重的老熟人——淳于李。

上一次李重就和淳于李在南池湖畔大战一场,算是大胜而归,没想到二人还有碰面的机会。

上次没能将淳于李斩杀就让李重一直耿耿于怀,毕竟那是李重征战以来,算是最惨重的一次,没想到这个淳于李居然敢到代郡劫掠百姓,真是禽兽不如。

想到这里,李重忍不住拍案而起,扬言要给无辜的百姓报仇,将这些鲜卑人千刀万剐,赶尽杀绝。

这一次李重手下众将倒没什么抵触情绪,就连赵云也一个劲的叫嚷,要将这些鲜卑骑兵斩尽杀绝,不留活口。这种情况实属正常,用屁股想都猜得到,淳于李带的大汉百姓肯定是抓回去做奴隶的,难道还能请这些人吃饭不成。

凡事都有个亲疏远近,对于李重和这些将领来说,大汉的百姓当然是属于亲近那一方,身份当然要比鲜卑人高贵,怎么容得别人欺负,当然,鲜卑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这也是人性的劣根所在,他们就不看看自己杀了多少鲜卑牧民。谁家的孩子谁家亲,两个民族之间,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比的就是谁的拳头大。

要说一些砖家叫兽吹捧民族融合可不可以,也可以,但那需要一方绝对的强势,杀的另一方不得不低头认输,忍辱偷生,这才能民族融合。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蒙元入主中原,将汉人分到最低等的民族,满清入关,留发不留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所谓的民族融合都是建立在华夏子民的累累白骨之上。

当然,就别以为汉族人就真的宽厚仁慈,以德服人。霍去病就曾经杀的匈奴人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之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打仗打输了,牲畜都被抢走了,就连配种都凑不上数了,我们打仗打输了,漂亮姑娘都被霍去病抢跑了。

还有明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