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黛玉玉颜沉静,轻笑道:“妹妹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一向性情清冷,一心盼着能过自在日子,侯门虽好,却不是我久留之所。”

水濛听了她这番话,却是一改平素的娇憨,露出郁郁的神色,叹息道:“姐姐这话也是,侯门虽日日锦衣玉食,内中的争斗却是一日不休。”抬首看着黛玉,目光中露出殷切之色,温声道:“也罢,姐姐主意已定,我也无法勉强,只盼着姐姐走后,心里仍旧记得我这妹妹,有空了就来北府走走,也就是了。”

黛玉微笑道:“妹妹放心,有空了我定来瞧你。”

水濛这才转嗔为喜,略沉吟了片刻,唇际浮现出一抹清甜的笑纹,看着黛玉道:“哥哥每每说政事繁忙,今日却有心来管林姐姐是否会理事,看来他对姐姐很不一般呢。”

她眸中暗含深意,黛玉却没有在意,只在心中暗叹,水溶虽身份高贵,却肯在这些小事上留心,待自己真是格外优厚。

这般想着,黛玉便微笑道:“北王爷心思缜密,思虑甚是周全,真叫我感激。”说着转了话头,向白夫人道:“管家之道,我从未学过,还望夫人为我细细讲解。”说着,便站起身来,朝白夫人微微一福。

白夫人忙还礼,口中道:“姑娘太客气了,王爷既发了话,奴婢自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罢,便敛了神色,将管家之道细细说了。

白夫人甚有才能,思绪条理清晰,言语简单明了,大繁小事到了她这里,都化繁为简、井井有条。黛玉聚精会神听了,遇上不太明白的地方,就开口询问,没有丝毫扭捏之态,倒是让白夫人露出敬佩之色。

水濛因闲着无事,端了茶坐在窗下,时不时听上几句,聊做消遣,与黛玉的态度截然不同。

两人一直讲了小半个时辰,最后白夫人道:“姑娘独力管田庄,凡事自是都要借下人之手,还望姑娘记住奴婢的话,驭下之道,不可过慈,不可过严。过于温和,则会失了主人的威严,但过于严厉,又容易让下人生出怨恨之心,这其中的度,一定要好好把握才行。”

黛玉细细品着她的话,只觉得受益匪浅,诚恳道:“白夫人精明能干,有夫人这番指点,今后我的日子一定容易得多。”言罢,向白夫人行了一礼,语气郑重了几分:“真是多谢夫人了。”

白夫人忙道:“姑娘言重了,姑娘冰雪聪明,奴婢之言尽能领会,与姑娘这样的聪明人交谈,不但不费神,还很开心呢。”抿唇笑了一下,接着又道:“一切都是王爷安排的,奴婢只是听命行事,姑娘若是想谢人,该谢王爷才是。”

黛玉轻轻点头,心里对水溶的感激之情,不由自主又多了几分。

白夫人话说完,便起身告辞,黛玉依旧与水濛说说笑笑,一天的时光很快就打发了。

彼此熟络后,对于北府的家事,水濛一五一十,尽数如实相告。

原来,水溶与水濛乃同胞兄妹,是老北王爷原配所出。两人的母亲身体娇弱,年纪轻轻就去了,后来老王爷续娶了一位姓陈的名门贵女当继室。陈氏福运很好,一连生了两个儿子,起先对水溶兄妹倒也不错,但生下儿子后,渐渐起了歪心思,多次在老王爷面前鼓吹,想以自己的儿子取代水溶的世子之位。

好在水溶乃名副其实的长子嫡孙,加上他少有贤名,老王爷很是欣慰,觉得他堪当重任,陈氏的奸计才没有得逞。

水濛说起这些,很是愤愤不平,虽然她并没有将陈氏的所作所为一一叙出,黛玉却仍旧能够体会到,当初他们兄妹的处境,一定也如自己在贾家那般艰难坎坷、如履薄冰。

六年前,老王爷一病归西,水溶以十六岁之龄,承袭王爷爵位,一入朝就展示出过人的才能,独当一面,很受重用。

陈氏嫉妒得发狂,但因水溶羽翼已丰,无法动摇根基,即便满心不甘,也无济于事,只能在背后使一些见不得人的花招泄愤。

水溶固然生气,但顾念着陈氏到底是名分上的继母,不能忤逆授人话柄,因此只在北府架空了陈氏,由着她闹去,私底下又命人将自己和水濛的住处围得铁桶一般。

水溶五年前已经成亲,乃皇上亲自指婚,正妃是南安王府的二小姐萧氏。萧氏品格出众,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与水溶虽然情分不深,但相敬如宾,也算是一段好姻缘。只可惜,三年前萧氏难产,留下一个女儿撒手西去。

黛玉这才知道,原来,看似温煦如春风的北王爷,幼年丧母、少年丧父、成年丧妻,境遇与自己竟有几分相像,心中油然生出同命相怜之感,至于别的心思,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