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天听莫大嫂说起村子里的人来收份子。唐晴风就随口问了一句。说是收什么份子。莫大嫂便详细的介绍开了。

莫大嫂那个村子里每到元宵地时候,就要供火神。火神是每年轮流去村民家“做客”。轮到谁家“做庄”,谁家就得搭神棚请神,并且还要扎楼子(用鞭炮、烟火扎成的炮楼)娱神。

搭神棚、扎楼子花的钱。一般由村里人凑兑。莫大嫂说还好今年有唐晴风给地工钱,不然又要卖了家里的东西才能凑出来。如是沿整个村子走上一圈,再把钱拿到市场上。换成祭祀用地羊头、红绫,换成鞭炮、烟火。便不愁请不起火神爷了。记得有一年。轮到地主客财大气粗,手一挥说今年的请神用度他全包了。村民们也乐得如此。

正月十五还是在莫大嫂家过地。在莫大嫂家,唐晴风发现了一样很好玩的东西五谷灯。还有很好吃的蒸枣花馍。

唐晴风挑了一块枣花馍试了一下,是用白面蒸的,莫大嫂做了好几个造型的。花朵形状地、小山形、兔子形等等。馍上点缀红枣,看起来喜庆。

五谷灯是一个圆筒样子的。据莫大嫂说,这个五谷灯是用五谷面蒸成的。五谷面就是将五谷杂粮磨成面,加水和成面团,做成圆筒样子;再在最上面按个小窝,在窝里埋一根灯芯;然后将面团放在笼上蒸熟;熟了以后拿出放凉,等凉了以后再在面窝里放上少许棉油备用的。

唐晴风看莫大嫂做起来很简单的,也就跟着做了一个。结果做出了一个四不像。又矮又胖,跟莫大嫂做的比起来,是没法看地。

到了晚上,莫大嫂分别将五谷灯摆放在家中的神龛前及门墩上,烧香叩头后,小心翼翼地一一点上。一边点还一边跟唐晴风解释着。说这点灯预示着来年的收成。如果灯一点就着,且灯火通亮,便预示来年五谷丰收。若哪盏灯点不着,或是着的不太好,那便预示这种粮食来年要欠收。

小默言和唐晴风都看着莫大嫂点灯。小默言则是懂事地在等着明年的收成会如果。唐晴风则是在看个热闹。点灯就能看出来年的收成如何,这种事情唐晴风是不会相信的。不过唐晴风也不会傻到跟人说这个不准。那纯是找打。有的时候,崇拜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看着莫大嫂把光一只只都点亮了,并且都亮得很红火。小默言才将并在胸口的一口气呼了出来。看得出来,小家伙还是很在意这些东西的。唐晴风摸了摸小默言的头,有点恶作剧一般的将他的头发拨得乱乱的。有种摸长毛狗狗的感觉。被戏弄的小默言丢了个白眼给他,然后跑去找莫大嫂:“娘,晴哥哥他欺负人!”。软软的语调,撒娇的口吻,让唐晴风听在耳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觉。

莫大嫂看了一眼唐晴风,唐晴风抬起双手示意自己并没有恶意。笑笑地莫大嫂将小默言的头发仔细的抚平。无比怜爱的对小默言说:“那是他与你玩呢。若不愿意,你可以反去与他玩的。”

莫大嫂的相公常年在外,她一人带小默言生活。用现代的话就是说,一个生活环境里缺少一个男性的学习榜样。使得小默言在生活、言行方面有点偏女性化。自从发现这个问题后,莫大嫂就有意无意的鼓励小默言多与唐晴风接触,想学习一点男子气概。

第二十九章 元宵(二)

十五的晚上要吃元宵。热乎乎、甜滋滋的元宵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吃饭的时候听莫大嫂讲了个故事。唐晴风一边听一边想,莫大嫂很适合当幼儿教师的。一肚子的故事,人又温柔还做得一手的好菜。

话说那还是在汉武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元宵的姑娘被选入宫中充为宫女。一年、二年、三年,元宵姑娘已经很多年没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了。因为想念自己的亲人,元宵姑娘经常悄悄的流泪。一次元宵姑娘正在哭的时候,被当时一个很聪明的大臣东方朔看到了。问清楚了原因后,东方朔决定帮助元宵姑娘。

借着一次小小的意外,东方朔就表情严肃地对汉武帝说道:“陛下,臣昨日观星所得,皇城近日内必有一场祸事。”

武帝大惊:“爱卿,何出此言。会有何等的祸事?又如何能破解?”东方朔便从头一一道来。

说昨日夜观星象后梦见在一座宏伟的大殿里。一位身着皂色冕服的中年人威严的坐在殿中宝座上。那玉珠明晃晃的垂在面前。一位身着火红包官服的官员跪在玉阶前,躬身聆听上位者的训言。隐约间可以听到“正月十五”、“火烧”、“皇城”等几个词。

大惊之下不由吓醒。醒后仔细的推敲,得出以下结论:正月十月那一天,玉皇大帝将派火神下凡,火烧皇城!于是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