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页)

“怎么哭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裴舒原替我擦掉眼泪。

我摇摇头,“没有,我是高兴,高兴你这样信任我。”

裴舒原刮了下我的鼻子,“傻瓜,你是我的妻,我不信你,又要信谁?”

我破涕而笑,“既然这样,你就帮我一个忙吧。”

我跳下床,拿起笔,将那座带着塔的寺庙画了出来。

“你能帮我找到这座寺庙吗?”

“这座寺庙不是开善寺吗?”裴舒原看向我,“你不知道吗?”

我茫然的摇摇头,“如果知道,就不用问你了。”

裴舒原失笑,“这座寺庙就在江宁的钟山上。你来了江宁这么久,竟然不知道?”

这个我本来就对佛教没什么兴趣。在知道了王玄恕曾经呆过的同泰寺不是图上的寺庙后,就再没去过其他寺庙。

“那明天,你就带我去这座寺庙游玩吧。”

“好,明天一早,我来接你。”

开善寺

唐代,佛教已经十分兴盛,在江宁钟山,有佛教寺庙七十一座,是里面最大的一座。

开善寺,建于南朝梁时期,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志而建立的寺院,被称为第一禅林。

财玉里画的,就是开善寺宏大的寺门。

穿过寺门,是巍峨的无量殿。因为全是用石头叠成的,无量殿又被叫作无梁殿。除了无量殿,还有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

后院,就是宝公塔。

宝公,就是宝志和尚。

据说,后世流行的济公的原型,就是这位宝志和尚。

宝志和尚是金陵人氏,生于东晋末年,七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历宋、齐、梁朝。他整日提著的杖头上所挂的刀、尺、佛,据说是用谐音暗示未来的三个朝代:刀切削整齐,预言齐朝;尺用于丈量,预言梁朝;佛可掸尘,预言陈朝。而他的预言总是很灵,且名声越传越大,连梁武帝都特别敬重他。呼为志公。

有一次,梁武帝询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梁武帝便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于是,上千年沿袭下来的寺庙撞钟习俗,就这么形成了。

宝志圆寂后,武帝将宝志葬于钟山独龙阜。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又出资为宝志建塔于墓地之上,塔顶镶有琉璃珠宝,阳光下五光十色。后又在塔前建寺,就是这座开善寺。

此时我和裴舒原已将这个开善寺游了个遍,既没见到类似宝藏入口的地方,也没有见到有类似于阵势的地方。我不禁有些泄气。

裴舒原看到我兴致缺缺的脸,“怎么了?累了吗?”

我摇头,“没有。裴舒原,如果你想在寺里藏很多东西,你会藏在哪里?”

裴舒原一脸惊讶,“你是说”

我点点头,“但是我找不到入口。”

裴舒原想了一下,“根据相传中的数量,那地方应是一座地宫。但是这几百年来,没有听说开善寺有大规模的修缮,那么就只能将开善寺原有的地宫进行改造了。据我所知,开善寺有两座地宫,一座是无量殿的地宫,供奉着无量佛的佛陀舍利,另一座是宝宫塔的地宫,供奉着宝公的舍利。”

“这里的地宫可以供游人参观吗?”

“这个,就要问问住持了。”

于是,我们来到了无量殿。

无量殿里的香火很旺盛,香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然而在里面主持的却不是方丈。

裴舒原走向一位小沙弥,“我们想拜见住持,小师傅能否通报一声?”

小沙弥一笑,“两位施主随我来吧。”

来到偏殿,一位眉毛和胡子花白的老方丈接待了我们。

老方丈双手合十,“老衲悟言,不知二位施主有何事。”

这这位大师和孙悟空他们一辈的吗?

裴舒原也学着老方丈将双手合十,“我们想参拜一下贵寺的两间地宫,不知悟言大师可方便?”

“可以,请两位施主随我来。”悟言大师很痛快的就带我们去了地宫。

首先,我们被带到了无量殿的地宫。

无量殿的地宫入口在无量殿的后侧。这里的守卫的非常森严,竟要几个守寺僧轮流守护。据悟言大师说,这无量殿的地宫是开善寺最神圣的地方。

但是,这座地宫却是非常的简陋。与其说是地宫,到不如说是一个地下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