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镜道长驾到!”

此语一落,群雄尽皆耸容,要知玄梧大师,灵镜道长在少林武当虽非掌门,但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半月前抢夺碧玉箫未果,便各自回山。如今相偕孟府,外加五大掌门,七大帮派的首脑人物基本到齐了。虽说是为盖孟尝祝寿,却显得极不平常,一些江湖武人早已犯了嘀咕。

盖孟尝听此传呼,急忙将要说的话打住,率众出迎,相互寒喧一阵后,重又回到大厅,对着群雄抱拳道:“老夫今日虚添七十,承蒙诸位英雄厚爱,千里祝寿,老夫在此先行谢过!”清了清咽喉,语锋一转,洪声接道,“但老夫邀请诸位到此,却有另层目的,碧玉箫扰乱江湖,流言四起,因此七大帮派欲借老夫寿辰之机,揭穿碧玉箫背后隐秘。”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陈方竹向前两步,双手一摆,止住众人喧哗,接着道:“关于碧玉箫的种种传闻,相信诸位英雄早已耳熟能详,但就在这些传言的后面,却隐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

说到此处,见群情骚动,稍微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两月前,碧玉箫流出江湖,百余高手为之丧身,江湖仇杀连绵不绝。于是少林方丈玄空大师、武当掌门灵虚道长商议后决定将碧玉箫收藏于少林,于是就派出玄悟大师与灵镜道长下山,汇同老叫化与静音师太,合众人之力将碧玉箫抢夺上山,结果未能如愿。但在争夺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每当我们对碧玉箫没有头绪,无法追踪之时,就会出现一种蓝色的焰火,而碧玉箫必在蓝色焰火附近。刚开始时,老夫尚以为是夺箫之人,但穷追下去,才发现这些人,并非是为了给同伴发信号,而是将碧玉箫的下落告之江湖人,这就引起了老叫化的怀疑。后发动丐帮弟子查知,这些人竟然来自江湖上最神秘的帮派帝宫。”

“帝宫?”当陈方竹说到帝宫时,原本安静的大厅顿时闹哄起来。在群雄的记忆中,帝宫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靠近。说他遥远,是因为江湖上没人知道其所在,也极少有人见过帝宫中人。说他很近,是因为在江湖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帝宫的传说。这时在闹哄的群雄中,忽地响起一个异常清晰的声音:“帝宫弟子纵使行走江湖,但从不打帝宫招牌,陈帮主是如何得知其来自帝宫?”此人说话之时,用的是一种“空谷回音”之术,显然是不想让人知其藏身所在。

陈方竹嘿嘿冷笑道:“丐帮弟子近十万,虽然出类拔萃的高手不多。但说要打听什么事,传递什么消息,这点小事自信还办得到。”那人接道:“在江湖上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帝宫的创始人便是潇湘夜雨,而碧玉箫却是帝宫信物。那些人既然是帝宫传人,为何不出手夺回,而任由其流落江湖呢?”陈方竹道:“问得好,帝宫的创始人是不是潇湘夜雨,陈某无从得知。但陈某可以肯定地说,碧玉箫绝不是帝宫之信物。碧玉箫之所以流落江湖,本是帝宫故意为之,目的是想引起江湖大乱,进而挑起恨天教与七大帮派的宿怨,好坐收渔翁之利。”

那人接道:“众所周知,帝宫从未在江湖上走动,江湖大乱对帝宫有何好处?陈帮方贵为一帮之主,可不要信口开河。”陈方竹道:“很简单,帝宫此举,正是利用了江湖武人争名夺利之心,借助潇湘夜雨的名头,处心积虑编造出碧玉箫种种传闻。其目的是搅乱江湖,坐收渔翁之利,以满足称雄江湖、独霸武林的狼子野心。七大帮派与恨天教二十年来摩擦不断,这次也因碧玉箫结怨更深,如果双方争斗起来,三十年前的君山血战又将重演,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后的得益者却是躲在背后的帝宫。”那人闻言怒声责问道:“陈帮主一口咬定为帝宫所为,可有人证物证?”陈方竹轻笑道:“当然有。”回头轻喝道,“带帝宫中人!”

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丐帮弟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对陈方竹耳语了几句,又匆匆下去。陈方竹闻言之下,不由面色大变,青红交替,怔立当场。玄悟大师忙问道:“陈帮主,有何不妥?”陈方竹低声答道:“那两位帝宫中人刚才在密室趁看守人员不注意自杀了!”闻证人自杀,陈方竹脸部肌肉不自主地抽缩了两下。几位掌门亦是面面相觑,当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呀。

风无影跨步上前,从怀中掏出半截碧玉箫道:“这就是引起江湖大乱的碧玉箫。此物自两月前出现江湖,已有近百高手为之丧身。陈帮主广派丐帮弟子,不仅对那些高手底细查探得一清二楚,而且对各个争斗现场,也进行过仔细推敲。这些人争夺碧玉箫时,为免消息泄露,不但行事隐蔽,而且心狠手辣,少有活口。但自江南大侠而终,竟没人能躲过三天,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