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索性就不碰,方是干净。

谁知卫瑾却摇头笑了笑,“难怪朕上回去庄美人那里,竟一点也没有兴致。”

姜娆正了正身子,一脸严肃地道,“陛下的风流韵事,不必告诉奴婢的。”

卫瑾伸手将她揽了过来,“怎么,这些天冷落你了?”

那分明是□/裸的调情,姜娆咬唇不语,心里却比谁都清明。

其实,卫瑾对她除了最后的底线没有突破,其他该做的不该做的,统统都做了个遍。

至于原因,她也不太明白。

就连卫瑾也弄不明白,明明面对她时欲念来的汹涌迫切,姜娆甚至比任何妃嫔都能撩拨起他的兴致。

但到最后,总是觉得时候不对、稍欠火候。

一番云雨缠绵,他竟会觉得就这么抱着她也很舒心。

“说起冷落,陛下好像还没翻过陈常在的牌子”姜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像极了郑秋的陈常在始终存有疑窦,其实她本想提一提安小仪,但瞧见那最末端陈旧的绿玉牌时,就变成了这一句。

卫瑾本来抱着她温存旖旎,正想要进一步的,就被她这话硬生生浇了冷水。

他拧起眉心,“你倒是很有自觉,迫不及待地将朕往别的女人怀里推。”

姜娆一愣,这话听着不太对味儿,“奴婢区区一届女官,哪里敢干涉陛下的决断呢。”

卫瑾挑了挑嘴角,“不去陈常在那里,还是安小仪更有风情些,朕这就过去。”

姜娆陪着笑,又端上玉牌,“其实,庄美人亦是不分伯仲的。”

卫瑾不耐烦地将安小仪的绿玉牌一翻,仍在上面,砰地叮当作响,而后大步往外走。

高言在殿外迎过来,姜娆便递过去,“灵犀宫安小仪承恩。”

卫瑾回头看了她一眼,扬长而去,修长笔挺的身影消失在浓稠的夜色中去。

安小仪如花娇艳地迎上来时,皇上只是淡淡地望着她,那一身精心的打扮,仿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除了华昭容,就属来自己宫中最多。

安小仪不禁莞尔,心里浮上一丝得意。

皇上曾说最喜欢听她吹箫,是以,她便特地备好了丝竹,“皇上累了,臣妾替您解解乏可好?”

看着眼前青春亮眼的少女,卫瑾揉了揉眉心,方才在含元殿那一口气,如何也顺不下去,此刻自然没有甚么心思。

听了一会儿,安小仪才吩咐宫人准备寝物,谁知皇上却起身要走。

半夜来此,竟只是饮了一杯茶、听了一首曲儿而已!

安小仪精致妆容下的脸色,十分难堪,她仍是娇声过去挽留了一下,“臣妾新学了一首曲子,还没给陛下听呢”

尽管说辞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既然皇上来都来了,但凡有一丝怜香惜玉之心,只怕也不会舍得抛下美人。

但很显然,这样小小的手段根本不足以打动皇上,更不是她的心思所能左右的。

“朕再去前殿瞧一瞧涵嫣,你早些安置罢。”卫瑾即便是要走,语气中也很是关怀,让安小仪无可挑剔,只能跪安。

虽然皇上对自己很好,连冷脸也没有给过,但她莫名就觉得,那样的笑意里面,其实根本看不到真心。

后宫中此起彼伏,倒也还算相安,但各宫各殿的运数却又很是不同。

初夏即至,国丈爷谢道林携带家眷入宫探望姐姐靖太后,同行的有两位世子和一位小郡主。

皇后的父亲、靖太后的同胞弟弟,这样尊贵的身份,想不隆重都难。

永平谢氏乃是建国功臣世家,人脉和威望皆是其他世家无法企及的。

皇上这些日子,政事家事天下事,频频往紫宸宫去。

靖太后凤颜大悦,特意留弟弟在宫中小住一段时日,说是路途遥远,盼了好多年才来一回。

面对自己的岳丈,皇上自是敬重,索性就教宫人将东面常春宫整理出来,特供谢家众人居住,可尽心在宫中陪陪太后。

这下,倒也一举两得,省了归宁之礼。

姜娆最近也忙了起来,因为史官要重新编修大周史记,有很多古籍需要整理,一些散碎的书册大都典藏于六尚,但龙图阁中的,才是龙睛之点,重中之重,而一般人,无权涉足此地。

皇上对其余人皆不信任,偏偏就将整理史籍的重任派给了姜娆。

姜娆揉着肩膀从正殿出来时,日头高起,夏日在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