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1/4页)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这里是东北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东北人民广播电台。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王淑娴。”

当王淑娴甜美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经过东北的广播塔传出的时候,在收音机前倾听着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王淑娴略带着一些吴越侬意的普通话。作为东北都督府所掌握的几大宣传工具之一,东北广播电台起步比较晚,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就盖过了《新中华》等报纸的风头。

为了推广广播,徐天宝不但让振华集团大量生产收音机并以极低的价格进行销售。同时,为了加速收音机的推广普及,东北都督府还出通告,要求茶馆、客栈、饭馆、澡堂子甚至妓院都要配备收音机。徐天宝还在沈阳、新民、齐齐哈尔、长春等地人流最多的街道上竖起了公共广播的大喇叭。通过无线电波覆盖着全国,在极其重视舆论宣传战的东北,显然广播电台是一种比报纸、电报更有利方便快捷的宣传机器。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发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进行无线电广播试验。大战期间,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现一些地区性广播节目。但是正规的定时广播是从1920年开始的。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孙掌柜,把话匣子的声音开大点儿。这王小姐的声音就是好听!又软又糯,听王小姐说新闻,那可比说书更有意思!”在齐齐哈尔的一家茶楼里,一个茶客开口说到。

“得嘞!”穿着短袄,戴着瓜皮帽的孙长彤孙掌柜自从月前茶楼里装了这部收音机开始,茶楼里的茶客们便纷纷养成了一边喝茶,一边听广播的习惯,自然地听着广播中的那个叫王淑娴用她甜美的声音。播放新闻的时候就成了人们的一个习惯,茶馆的生意比往常好了老不少。

新闻、说书、音乐、广告,这四样是自从东北广播电台开播以来,最重要的几项内容,除了是一个舆论宣传的工具之外,还要为东北地工厂生产出来地商品服务。

“知道了!我这就把声响调大一些!”孙掌柜笑呵呵地把收音机调高了一些。听着茶客的话,孙掌柜的面带着笑意的开口说到。现在老孙可是有些庆幸。当初,东北都督府出通告,要求每家茶馆都要配备至少一个收音机。孙掌柜当时就发愁了,这肯定又是官府搂钱的办法。但是孙掌柜天生胆子小,所以只有硬着头皮买了一个,十元中国元(东北币)。这对吝啬的孙掌柜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不过,现在孙掌柜倒是常常在人家面前炫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要不然茶馆里的生里那会像现在这么好。

孙掌柜的并不知道,在茶馆里安装收音机,实际上是徐天宝为了尽可能的扩大东北广播电台地影响,同时抢占尽可能多的舆论阵地,而做出的决定。

尽管东北振华集团生产的矿石收音机的售价虽然只有十块钱,但是在这个时代,矿石收音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疑都如是一种奢侈品,甚至于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一来是为了给矿石收音机打广告,以打开销路,二来也是为了抢占舆论宣传地至高点,所以徐天宝才会让振华集团额外生产了两万多部矿石收音机,运到了全国各省。

按照徐天宝的想法,两万部收音机可以让全国范围内,每天至少有200万人听到东北的声音,受到东北的影响,单单就是冲着这一点,都再值得不过。为了造成国际影响,甚至振华集团生产的收音机还免费送给在华的各国公使和各地领事。

且说王淑娴今天一开腔语调就十分严肃,她一改以往和蔼亲切的语调,说道:“现在播报一则新闻。本台刚刚收到消息,3月21日凌晨,距离东北和沙俄临时停火协议刚刚过去一个小时。在蒙疆唐努乌梁海境内,一股俄军非法越境,攻击了东北军国防军的戍边部队,造成我军数十人伤亡。我军将士被迫自卫反击,全歼了这股来犯之敌,击毙俄军指挥官马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