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隐义,发音也同久,有永恒之意,一向被视为最吉祥的一个数字。另外瀑布的水流量如果小了,也就不叫龙了,那是蛇。这种风水宝穴,还有个别称叫做“洛神辇”,按《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那本书中所说,最适合的就是在这种地方安葬女性,如果安葬了男子,其家族就要倒大霉了。传说中辽国萧太后的陵墓东北喇嘛沟的牛心山就是这种格局。

本能的眼睛:在密宗中,喇嘛们认为,眼睛可以分为七种境界,第一种是人类普通地眼睛,指视力正常的凡人;第二种就称作“本目”,本能的双眼,那是一种有着野生动物般敏锐的眼睛,由于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比人类的视力范围要大许多,这种范围不是指视力的纵深长度,而是能捕捉到一些正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其次是“天目”,能看到两界众生过去未来多生多世的情形;第四种称作“法目”,利如菩萨和阿罗汉的眼睛,可以明见数百劫前后之事;第五是“圣眼”,可以明见数百万劫前后之事;最高境界为“佛眼”,无边无际,可以明见澈始澈终的永恒。最后一种就是魔眼,可以打开虚数空间。

陵墓的虚位:任何陵墓都有一个虚位,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为了藏风聚气,如果墓中没有这个虚位,风水再好的宝穴也没用半点用处。形止气方蓄,为了保持风水位的形与势,让风水宝地固定不变,陵墓的堂局不可周秘,需要气聚而有融,一般陵墓的俑道或者后殿便是融气之所,那种地方不能封得太实,否则于主不利。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大型陵墓,都和宫殿差不多,最后封口的时候,为了保守地宫中的秘密,都要把最后留下的一批工匠闷死在里边,那些有经验的工匠,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偷偷的修条秘道,这种秘道往往都在地宫的下边。不过这种工匠们为自己偷建的逃生秘道,是完全没有风水学依据的,怎么隐蔽就怎么修,对陵墓格局的影响很大,但是却始终无法禁止。所以遇到那种四壁坚固异常的大墓,摸金校尉们谈明情况之后,便会选择从下边动手。虚位一般在冥殿的正中下方,是整个陵墓最薄弱的地方,容易突破。唐代以前,虚位较大,可容人通过,元代以后,虽仍有保留这种虚位的传统,但是改得极小,大小只有几寸,进不去人。

古墓“插阁子”:藏在墓室后室中的密室,修的极为隐蔽,又名“插阁”,是用来放墓主最重要的陪葬品,即使古墓遭到盗墓贼盗窃,这密室中的明器也不容易被盗墓贼发现。

陪葬童男女:这些童男童女都是活着的时候,除了口服水银之外,在头顶、后背、脚心等处还要挖洞,满满的灌进水银,死后再用水银粉抹遍全身,就象做成了标本一样,历经万年,皮肉也不腐烂,出土时如同活人一样。这种技术远比古埃及的木乃伊要先进得多,不过两种文明的背景不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而且用灌水银的办法保持尸体的外貌,必须要用活人,死人血液不流通,没法往里灌,所以这种技术从来没用在任何墓主身上。这些尸体上的洞,已经被巧手匠人,以火漆封住,尸体上有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一片片黑紫色癍点,陪葬的人或者金银玉器经常会涂抹水银粉,时间久了会产生化学变化,年代近的会呈现棕红色,年代远了就变成黑紫色,这种癍块俗称“水银癍”或者“水银浸”,也有些地方称尸癍为为“烂阴子”,“汞青”。

乾甲轐熚金吉星:天空中巨门星、左辅星、右弼星,三星闪耀,排列成一个正三角形,中心太阳星、太阴星并现,组合而成的吉星。其下笼罩的地下水脉附近,必定会有古墓。

藏地的五种葬俗:在藏地,火、水、土、天、塔这五种葬俗并存已经有几千年了,其中土葬在西藏是最不祥的一种墓葬,为正常人所忌讳,藏人认为只有犯大罪的人才要被在死后埋入土中,埋在土里灵魂永远也得不到解脱,白天太阳晒着,土内的灵魂会觉得象是被煮在热锅里煎熬,晚上月光一照,又会觉得如附冰窟,寒颤不得忍受,如果下雨,会觉和是象是万箭穿心,刮风的时候,又会觉得如同被千把钢刀剔骨碎割,那是苦不可言的。在西藏本土,所有处理尸体的方法,除土葬外,悉皆流行,但因为缺乏火葬的燃料,所以一般都把尸体抬到山顶石丘的天葬台上,即行剁碎了投给鸟兽分享(波斯孟买的袄教所行的也颇为相似),可让死者的灵魂得到解脱,如果死者是因为某种危险的接触传染病而死,则土葬也属惯例。一般而言,藏人反对土葬,因为他们相信,土葬会使亡灵不安,甚至尸体会变成僵尸。在古藏俗中,天葬并不是最高待遇,最高规格是塔葬。

三牲通天,三禽达地:在古代修造陵墓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