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 (第2/4页)

一口气儿的接连着收了三个徒弟,第一个,第二个恰好也都姓张,不过就在他们有心好好教导者两个徒弟的时候,张角三兄弟居然起兵造反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天下却也是民怨焚天,被张角等人顺势那么一整,却是让大好的河山变得支离破碎,各方诸侯频起战乱,让百姓们流离失所,造成了不知道多少的孽债,同为道门,他南华不好受,最后张角三兄弟却是身死道消,而连累的我和于吉两个也都多少有些碍难,于吉入世也多,却是因此遭了江东孙策的嫉恨,当然于吉那么做却也是为了道门大业,以一己的修行,培养功德以偿还张角三兄弟给道门带来的孽债,这般本是为了天下谋福祉的好事,却被孙策给阻止,并将于吉也给杀了,然后却也使得这位少年英雄,不幸早夭”

“其后因为老道我,却是那个时候少问世事,一心在峨眉山修行,倒是没有沾染上太多的孽债,而且随着南华这些年来的补报,却也算是将当年所造的孽给还了”

“不过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使得后来等人收徒之时都很是勘察所选之人的心性,而同样的在童渊在看透了两位张姓弟子虽然品行上没有问题,但是眼光不行,却是会被人愚弄,并不是他最好的徒弟人选的时候,却是没有将自身的本领倾囊相授,当然童渊还是很幸运的,在最后他还是找到了能够继承了他的衣钵的人选,那个人却是你们荆州的赵云,赵子龙将军,当然他的另外两个张姓徒弟,便是张任和张绣,而今看来,两个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地”

“最后还是说老道我吧,这几十年来,老道也是渐感年事已高,虽然寿数尚早,然而也是人老体衰,多少事情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却是需要找个徒弟好好的教导一番之后,让其为我之继那一年在飞云涧,见到你小子,本来一见之下便有心收徒,不过,待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之后,却是你我并没有师徒之分的存在,倒是能够传艺授道的缘分,当然也是为了借你之手,为我道门更增些恩德之举”

“于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好徒弟,自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本来老道我早年间为自己测算,却是仙道渺渺,连带着和我有师徒之分的人选,却也是少之又少,每次观测天象以求得天机之时,总是勘测不出,意味时机未至之兆”

“就在那年和你相遇之后,却是猛然有迹象表明老道的徒弟却也已经显示,就在颍阴之间,卦有许由之德”左慈这么说,却是让邓瀚很是有些不解。

他自是知道左慈之前曾经找过曹操,想让曹操当他的徒弟,修仙了道成就神仙一般的存在,可惜这样也只是他自己的幻想,毕竟曹操如今奸雄势成,霸业将定,再去让他跟着一个来历不明的老道士去寻找什么虚无缥缈的仙道机缘,却是太过可笑了。

当然要真是那么做的话,像曹操即便是要比左慈年轻不知道多少岁,不过他的体质想来并不见得能够比上左慈,或许到时候还需要左慈这个当师傅的去帮扶着曹操两个人一起翻身越岭,求取仙缘了。

自然左慈的这一番期望终究没有成功了,可是既然那卦象显示的乃是此人停驻在颍阴之间,又有许由之德。

许由是何许人也,这可是古老相传,在尧舜禹三位先古圣王存活的那个时候的大贤之人,更是曾经当过这三位古圣王师傅的人物。

当然让最大的事迹却不是这些。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

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联盟领袖唐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担心唐尧的几个儿子不服,引起内乱误了国家大事,让百姓受苦,便连夜私奔岐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这个时候在左慈寻找徒弟的卦象中居然显现了这样的所谓的贤者之德,莫不是想象邓瀚他们昭显着什么

“怎么,想到些什么了么?”左慈见到此时若有所思的邓瀚却是问道。

“还没有怎么敢想呢?”邓瀚这个时候倒是有些客气。

“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只要你不说,其他人却又怎么会知道呢,不过这些事情,本来都算是天机不可泄露的,当然这些事情多少与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