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2/4页)
几家代理商接受了长江的产品,并 与李嘉诚签订协约,还付给一些定金。 长江获得转机,生产蒸蒸日上,李嘉诚不再为发薪而捉襟见时、愁肠 百结,他寻思更大的发展。 李嘉诚虽是山寨厂业主,但不是那种旧式作坊的老板,他始终把眼光 盯在国际市场上。李嘉诚订购了大量杂志,其中不少是英文杂志。仿真是 当时人们的消费时尚,李嘉诚透过杂志画页,了解欧美家庭的器具玩具, 然后再选择一项,用塑胶代替原来的铁木结构制品,交代理商推向国际市 场。 欧美家庭的客厅、睡房、露台摆满了争奇斗艳的花卉,给李嘉诚留下 深刻印象。他设想:花开有季节性,还要天天浇水,并且要相当的技术, 欧美人整天忙于工作娱乐,一定烦不胜烦。如果能制成塑胶花,一定大受 欢迎。
… 页面 179…
可依照当时的技术,用塑胶制成以假乱真、价格低廉的花卉,被认为 是不可能的。 1956年岁末,李嘉诚像往常一样,临睡前翻阅杂志。这首先得感谢他 长年自修了英语,跻身塑胶业后,他对塑胶的专业术语烂熟胸中。 他立即被英文版《塑胶》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意大利的一家 公司,用塑胶原料制作的花卉,维妙维俏,成本低廉,准备大批量投入生 产,行销欧美市场。 一开春,李嘉诚乘机飞赴意大利取经。 他知道一种新产品甫面市,厂家都会把生产技术视为机密。于是李嘉 诚就以香港进口商的身份,到一家塑胶花厂购买样品,参观生产流程。李 嘉诚恨不得长十双眼睛,一回到旅社,就把所见所闻记在本子上。 李嘉诚还泡图书馆,收集点滴资料。 意大利有几个生产塑胶花的厂,李嘉诚就上其中一家厂打工偷师。下 班后,他就把刚结识的技术工人拉到当地中餐馆,一边介绍中国菜肴,一 边向他们取经。 李嘉诚乘机回程,带了几箱子样品、资料、报废的模型,和满肚子塑 胶花生产要素。 一回到香港,胸有成竹的李嘉诚立即着手研制塑胶花,随即,把长江 塑胶厂改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由于丰嘉诚已拿出样品,招股很顺利,他 获得不少资金,立即投向订制模型、购买原料、招聘新员工。 李嘉诚捷足先登,率先将价廉而又逼真的塑胶花推向市场。其时,香 港的塑胶花制造业尚处于胎动期,待各厂家的塑胶花问世,长江的塑胶花 已铺满了香港市场,并打向国际市场。 香港的普通居民家庭都插上了塑胶花,许多私家车和的士的驾驶座前, 也悬挂一串鲜艳玲珑的塑胶花束。默默无闻的李嘉诚名声鹊起,成为香港 的“塑胶花大王”。 赴意大利偷师取经的李嘉诚,在回港的一年多时间,赚取了他一生中 的第一桶金——盈利100万! 再上台阶 长江的塑胶花供不应求,瓶颈也由此而出现。生产设备简陋、资金有 限,无法按预定规划扩大生产规模。 正当李嘉诚为难之际,有位英商看中了长江的塑胶花制品,要求大量 订货,条件是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厂商担保。 李嘉诚去找一位潮汕籍的大老板,这位老板瞻前顾后,他认为长江的 规模应付不了这么大的订单,若违约,最后责任须担保人承担。这位老板 以此事须交董事会讨论为理由拖延,李嘉诚知他有难处,就不再勉强。 李嘉诚碰壁之后;就上这位英商下榻处,开诚布公地说自已没找到担 保人。英商为李嘉诚的真诚所感动,认为这就是李氏的信誉。英商说:“你 不用找担保人了,你的签字就是担保。” 英商很爽快地与李嘉诚签了购货合同,付定金给李嘉诚。李嘉诚凭着 定金和自有资金,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花色增至几十种,在同业中独占 鳌头。
… 页面 180…
对于那位潮汕籍的犬老板,李嘉诚只是含糊地言及此事。有人算来算 去,猜测是李嘉诚的亲舅舅——钟表富商庄静庵。有记者套李嘉诚的话, 但未得到证实。 在商言商。对商人来讲,商业利益有时比父子之情更重要。何况是亲 戚? 促使长江突飞猛进发展,是李嘉减与美商建立联系。李嘉诚把样品及 报价表寄给世界经销商,美国最大的家庭用品销售公司反馈,决定派购货 部经理赴港,“参观工厂和商量订李嘉诚了解到,这家公司在北美拥有庞大 的销售网,机会千载难逢。李嘉减立即在新建的工业大厦设立新厂,面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