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记得今年五月份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标题是:“研究显示我国精神病患超一亿,重症人数逾1600万。”当时只是不经意地匆匆一瞥,直至今天看完李林麒的这部医类悬疑小说《精神科医师》,方才回过神来这数字有多惊人!

作为一部医类悬疑小说,《精神科医师》做到了将专业学术通俗化,同时也体现出相当的文学性,这很难得。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深刻的人性主题,体现出人文关怀。但走的却不是主旋律式赞颂,相反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残酷也很生活,甚至可以说接近真实。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时常会被一些句子,人物的一些话语所触动,不自觉地反复去品味咀嚼这些文字中的深意与哲理。悬疑构思也十分巧妙,在收网式的篇尾竟有三个连续性的反转,而当中每个反转拆开来都可以是一个独立式结局。而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也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结局,彻底颠覆了小说只有一个结局的传统套路。

作者李林麒的个人简介里有一段话:“其实我想说的话,都已经藏在了书中。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小说而已。”

而等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回味过来作者到底在书中藏了什么。是社会性,一个一直被我们刻意忽视和淡漠的社会难题:精神卫生现状!小说只是吸引目光的手段,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通过这篇小说来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同时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光展示精神卫生工作的艰难与窘迫。精神卫生工作者无疑是从医人员中待遇最低,同时负荷和风险也是最高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多少人能坚持在岗位上?

如报道所说,我国精神病患超一亿,重症人数逾1600万。在这当中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治疗和救助?还有多少是久病家中,甚至流落街头的?这会引发多少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报道还有一个粗略数据表明,如果按目前在医院的医患数据平均分配下来,每一位精神科医师需要治疗10万病人才能基本满足医患需求。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粗略数据,这数据虽然不够精确,但也足够说明目前精神卫生现状有多么严峻形势。

《精神科医师》里的那位主治医生萧白说: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我们信誓旦旦地宣誓过要救死扶伤,可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不是我们不想履行承诺,而是我们不能。我们不能,你明白么?……是不是很可笑?我,一个精神科主治医生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进监狱。

只有看过这本小说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这些话有多沉重,有多真实……

是的,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本小说,小说而已。但,这已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这本书的价值和内涵早已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章 死亡的诱惑(1)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荣格

我站在自家门口,盯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每个人好像都很忙。看那个穿着职业装的男人,正在焦急地边走边接电话。接着他停了下来,左手反摆在空气中抖动,和电话那头的人解释着什么。

每个人都差不多。很多人边走边往嘴里塞吃的,他们很忙,忙得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即使是在散步的人,也要左顾右盼地看来往的车辆,等绿灯亮起才敢过马路。

即使是散步的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着这社会定下来的规矩,秩序。他们其实都是丧失自由的人,被工作、生活、身份、关系、规矩、定义……囚禁着,约束着,他们没有觉察到这一切。

他们还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囚犯,世界就是他们的牢笼。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一直是个囚犯,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被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囚禁着,约束着。

我眼中的世界在旋转,周围的一切在我眼前放大,又再缩小,然后又放大。我被这些东西压得透不过气来,那是拴在我身上的枷锁。

我想要自由,真正的自由!我对自己说。

然后我突然冷静了下来,我先整理了一下衣服,用手把头发梳了梳。最后深吸一口气,把满脸的笑意都堆到了脸上,推开门的瞬间,我的双眼爆射出一股春风得意。

“唐平,回来了?”妈妈关切地看了我一眼。

我冲过去,抱了妈妈一下,“妈,我找到新工作了!”

一旁假装正在看报纸的爸爸听到我这句话,也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又清咳了几声才很随意地问道:“什么工作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