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 (第2/2页)

差错。”

秦桧听了大喜,恨不得立刻就磕头谢恩。赵构叫他把人都好好地归拢归拢,这可不就是一个许诺么。而能从御史中丞一跃蹦到御史大夫,从四品官蹦到三品官,对他而言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啊。

“也别高兴的太早了。孤对御史台可是早有诟病。”赵构把手一摆,“风闻奏事”的权利太肆无忌惮了,后者还与士林清议时不时的混合一处,某种意义上,御史台已经成为了一把六亲不认的尖刀。

皇帝本是想用御史台来制衡朝堂,因为赵宋是一个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体么。一般寻常事项,皇帝请托给政府,中书省偏重于政务,枢密院偏重于军事,碰着军国大事,则两府奇特切磋。政府形成抉择后,经过皇帝的终审就可能称之为诏令。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政府就像在野党,御史台等监察机构就像在野党,皇帝不大愿意听在野党嘤嘤嗡嗡的,但也有必要借助他们来敲打下政府,以致借机改组政府,抓稳大权。

御史们的品级诚然不高,但由于能弹劾人和事,连宰相也会挂念三分。御史台的老大在朝堂上绝对是一个威风八面的主儿。

但皇帝却不能阻止文官集团的力量一点点的侵蚀御史台等监察机构,因为御史台等部门的官员也出自科举,他们也有亲朋好友。大家先天上就是一家人。

以至于御史台等监察机构的角色就慢慢的变了定位,从皇帝手心里制衡朝堂的利器,变成了党争的急先锋。

谁叫御史们可以风闻奏事呢,这跟捕风捉影有什么区别?空口白牙的就能污人清白。

再跟士林清议联系在一块后,那对文人们的威胁力,已然大的可怕!

除非你能叫皇帝公然给你站台撑腰,就像神宗于王安石,徽宗于蔡京、童贯、朱勔等。

“一半一半。孤不要你们什么都‘具实以闻’,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出的事儿负责。你可以凭空的说一个清官贪污,只要你能真正的拿下另一个贪官就行。”

“一真一伪,孤允许你们犯错,允许你们捕风捉影的空口白牙。但几率只有一半。”

“御史台所属官员每季皆有一汇总,不能达到红线的,一律革职,永不叙用。”

随着赵构的话音,秦桧的嘴巴一点点变大,他的心同样也在一点点的下沉。这位燕王,可真够苛刻的,连御史台都不放过。士大夫的苦日子来了,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