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3/4页)

因为黄渤在乐坛的知名度,也只限于北平酒吧夜店这一块,唯一能够拿出来的歌曲,也就一首蓝莲花,并不符合《我是歌手》里选手的条件。

而《蒙面歌王》就不同了,要知道黄渤的唱功并不比其他歌手差,之所以迟迟不能出头,没有伯乐欣赏是一个,生不逢时算一个,还有渐渐长残了的颜值,也是一个。

至于那些缺点,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而且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蒙面歌王》就像是《华夏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综合体,歌手们褪下光环戴上面具来到舞台,观众看不到人脸,带着好奇心听音乐,感受音乐原本的魅力。而听完音乐猜面具背后人的真实身份,也确确实实是个好玩的娱乐项目。

当卢德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之后,苏达顿时目瞪口袋,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激动道:“德双,我真想打开你的头颅看看里面的构造,是不是比别人多出个脑子,如果不是我临时提议的,我都要怀疑你是不是特地准备好创意等我开口。”

“行了,你满意就好!”

对于苏达的怀疑,卢德双无言以对,只能默认下来,难不成告诉苏达,自己是重生的?(未完待续。)

第307章碰瓷

“什么?好,听我的,先不要让武京出面,等我过去再说。”

正当卢德双跟苏达两人在讨论《蒙面歌王》的时候,卢德双接到了一通电话,是武京的助理打来的,他告诉卢德双,武京出事了,遇到碰瓷的了。

碰瓷,相信大家不陌生,提起碰瓷,身受其害的人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继而痛恨那些使用下三滥手段不劳而获的人。碰瓷的种类很多,有在闹市区的,也有在马路上的;有孤军奋战的,也有群出的,但伎俩都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目的一致,就是讹取钱财!

在闹市区的碰瓷事例,在影视剧中因剧情需要,也有播出。无非是一个人故意蹭豪车,继而倒地不起,抱起某个“重伤”部位嗷嗷不已。待车主下车查看并商议如何救治之时,从人群中会出来一个“和事佬”,与“伤者”所求一致,赔点现金,简单省事,而车主也愿意为之,一幕闹剧就此终了,因而不觉得新鲜。但是在马路上的碰瓷事例没点技术含量,还真不敢揽下这活儿!且布局缜密,令人防不胜防!

据说啊,“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的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对这个基本上是赶时间的人进行讹诈(据说成功的机会很高)。

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要知道这个时期敢碰瓷的人,全都是狠角色,技术含量之高,可不是未来什么老头老太太,随便往车前一蹲,拉住人就行,就比如武京遇到的这位,也的确够狠的,居然如此胆气的把自己的脚往车轮下放,那是真的被碾压过去啊。

哪怕你知道是在碰瓷,可是人家对自己狠啊,腿确实被车轮碾压断了,哪怕警察来了,也无济于事,加上听助理的意思,这伙碰瓷团伙还是名人,在横店那边也是大名鼎鼎,剧组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让武京赔钱了事。

如果换成一般的艺人,也许会妥协,可武京不是一般人,他是武人,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明知道自己是被讹诈的,居然还要赔钱,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对于剧组的解决办法,武京自然是不愿意,但是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打电话通知卢德双。

收到消息之后,卢德双告别了苏达,连跟董旋和荪丽告别都是用手机打的,匆匆的坐着飞机赶到了横店,一来到医院门外,好家伙,里一圈外一圈,全都是闻讯赶来的记者。

“是卢德双,赶紧拦住他!”

“武京的经纪人来了,别让他溜了!”

“卢德双别跑,请接受我们的采访!”

…………………

在高杰等人加医院保安跟剧组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卢德双总算闯过人群,进入医院内,就看到了坐在大厅座位上皱着眉头的武京,旁边还有个中年男子,似乎在对他滔滔不绝的说着什么。

卢德双进来的声势可不小,武京犹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噌的一声站起来,摆脱了那个中年男人,小跑着来到卢德双跟前,在卢德双的耳边轻声道:“这伙碰瓷的来头不小,在本地有不小的势力,剧组的意思,是让咱们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