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八年下来,这枚玉珏几乎从不离身。整个王府的下人都知道那块玉是王爷的命根子,谁也不敢去碰,生怕一不小心磕出个裂纹,就要被王爷取了性命。

如果被她看见,哪怕仅有一次,想必她也会有所疑心,知道他心里有她。只可惜自从那次一别之后,他们再也没有了好好见面的机会,匆匆相遇,也是以叔嫂身份互相见礼别过,连多看对方一眼都是不便。

直到她死去时,他都还未意识到,那枚玉珏,本就是要送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的潭王是朱元璋第八子朱梓,封地长沙,正史所载是因老丈人牵连胡惟庸逆反案,他害怕被株连,就带同王妃一起自焚死了,是个悲剧人物。一般来说朱元璋对儿子都挺宽纵的,不至于因为这点牵连就杀儿子,所以这事显得有疑点。有疑点就有人琢磨,于是就有人揪出潭王亲妈是朱元璋抢来的陈友谅小妾,说潭王其实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因听母亲说了身世所以对朱元璋怀恨在心,意图报仇,因事情败露才畏罪自尽……实际上,就算朱元璋那个人精偶尔也有大脑当机的时候会去喜当爹吧,可潭王是那个小妾跟了朱元璋之后生的第二个儿子,不是头一个,所以,再怎样遗腹也轮不到他。然后又有人扒出了其他可能,说潭王生性风流,早在就藩之前就勾搭了许多宫女,所以他畏罪自杀的原因有可能是□□后宫被朱元璋觉察。

不过,作者给小瑢安了这个封号跟上述朱王爷其实没关系的哦(⊙v⊙)。只因为觉得“潭”字比较好听,符合他的形象罢了。

考虑到会有读者不看后两章番外,先在此推销一下新文

标题和文案很可能以后都会改,但大意不变,有兴趣的亲请加个预收,一样会秉承1V1双C、He以及微虐甜宠的风格。透露一点,下一篇的男主会在爱情观方面非常之主动!

第105章 番外(上)、命定之缘

早在与和国的战事刚平息那时,皇帝已在加紧推行税赋新政,对富商增税,对贫农减赋,同时鼓励科技与对外通商,提高工匠与商人的地位,再就改制途中引发的问题对其余行业及时调整。

等到内忧外患皆已平息,自然更加无可保留,皇帝很快又雷厉风行地敲定了好多项举措,让各个方面的良性循环都更有了保障。

对于北方的戎狄蛮族,大燕不但对其全面开放通商互市,还鼓励双方在诸多方面多做交流沟通,甚至安排人过去教授各部落恳田耕种之法,令辽东西北的大片荒原冻土也成了良田。

游牧部落无需四处迁徙、逐水草而居便能饱食终日,有粮食吃,有比兽皮更易获得的棉布衣裳穿,自不会再有南侵之心,不知不觉之间已被汉人同化。未来的一大威胁,就这般逐步消弭于无形。

绵延二百九十年的大燕朝终于一改从前风雨飘摇的颓势,虽还不能一步迈入中兴盛世,却已然明显有了中兴盛世的苗头。

而且这一回的中兴盛世来得与从前的每一回都大不相同。对商贸的鼓励带动了工艺制造,工商两业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原本窄□□仄的作坊将大大扩张,广收学徒,扩大产业,并在行业间加强联手合作,以期更多更快地制造产品,销往海外换取白银。

因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农业也将被相应带动,海外流入的一些高产作物将被更容易接受和推广,桑蚕与茶叶等行业更是红火得史无前例。

物质的交流带动文化往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得知东方有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物资丰富、同时又很开放好客的大国。越来越多的人不远万里闻名而来,有的带来新鲜的货物打算做生意,也有的带来了新式的□□火炮,打算做点无本生意,不过结果却是——新式□□火炮都被留下来做研究,人也没能回去……

久而久之,其余地带的人也就都知道了,这块土地上的人看起来很朴实,很中庸,很内敛,很隐忍,似乎也很好欺负,其实这都是表象。实际他们虽然不好战,却也不好惹;他们很精明,制造得出世界一流的武器,同时却又很谦逊,见到谁家的武器有优点,都很愿意学习;他们没兴趣出门去打别人,但如果有人不长眼打上家门,他们却很有兴趣还以颜色。

久而久之,人们都公认了东方的大燕,是个强国。

不过这些还都是后话。

咸嘉三年七月半中元祭祖的时候,皇帝早去早回,半点没有耽搁,只因当天他还有另一项特殊安排。

御花园影月斋如今被布置成了一座祠堂,也是开了后宫设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