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虽然这官服上凝聚的信仰之力虽然没有龙脉的强大,但对双翅虎的好处也是极大,这一龙一虎吸纳了大量的信仰之力,现在都好似沉睡起来一般,精神恹恹的,常笑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一龙一虎准备蜕变造成的。

常笑现在发现他只要将灵识潜入龙脉之中和龙脉接驳上,便可听到一阵阵的嘈杂声响,最初就像是无数受到干扰的无线电波的信号一般,沙沙响个不停,常笑当时也并未在意,等到后来这声音竟然慢慢清晰起来,里面竟然是无数人在同时说话声音杂乱无比。

那些送回负面情绪的龙脉,内中的声音多为苦痛和怨天尤人,而内中送来信仰之力的龙脉之中的声音多为欢笑,欣喜等声响。

常笑细细分辨,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熟悉的,因为这个地方的言语太有有特色了,每一个人说话的声音都好似说相声一般。

天津!

这一条龙脉是在天津之下,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天津就地下来说等于是他常笑的地盘了,虽然地面上的东西不归他管,但地下的龙脉,还有龙脉上的万民福祉,就都是他常笑的了。

随后常笑又在这些龙脉之中细细分辨,慢慢的将笼统的位置确定,根据那些方言俚语,常笑知道自己的龙脉分为三大块,有三成都汇聚在陕西一带,又有两成在江苏等地,然后剩下的四成基本上就都在天津周边地区,甚至还有两条在天津海上。因为那两条龙脉传递回来的声音很少,偶尔会有一两个渔民经过那条龙脉,说一两句话,这才落入常笑耳中。这里人数稀少,声音不嘈杂,只要常笑听到了,便可知道对方说些什么。那口音还是有些天津味儿。

按理说,身具龙脉之人,自然是要去龙脉所在之地发展,这样的话就占据了地利,这种地方就是所谓的龙兴之地了。

一旦身具龙脉的人物将龙兴之地经营好了,便使得那出地方的信仰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当这龙脉壮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常笑甚至可以以灵识驾驭着他去掠夺那些小龙脉,将其变成常笑的龙脉。

第二百一十六章 龙兴之地 京师在望

人在地上厮杀占据地盘,这龙脉在地下也是彼此不甘示弱的,身具龙脉的人占据了地面上的城池村镇,只要时间足够,也可以使得下面的龙脉被这人所拥有的龙脉侵占,或者不能说是侵占,而是龙脉在压迫下自行选择归附于占据这片土地的人物。

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本身必须拥有龙脉,最起码也要背生龙鳞,被龙气灌体。

这是资格的问题,你没有这个资格,就是占据了龙脉这片土地一千年一万年,龙脉也是不承认你的。

常笑现在有三个去处,一个是陕西,一个是江苏,一个则是天津。

常笑要选一个龙兴之地出来,便只能在这三个地方选,陕西连年大旱,刚刚有所缓解,处处民生凋敝,这里的龙脉送过来了全都是种种负面情绪,在这种地方最适合造反,登高一呼万鸟影从,现在祸乱大明的民匪起家都是在这里。偶尔有些跑出去被人打残了回来转一圈便又拉足了人手。

江苏一带富庶无比,没有战灾骚乱,但是民风偏于柔弱了些,人们生活富足了,自然是不愿见到变故,这里最不适合造反。常笑的父亲,常友章现在就在那一带任职督管织造。

三个地方之中,只有天津一带是最不成气候的,天津永乐二年建城,天津之名是“天子津渡”之意。

朱棣夺取帝位之时之后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虽然天津也有百年历史,但现在还算不上什么要害之地人口稀疏,按当前的情形来开,实在是没什么发展前途可言。

无论怎么看常笑要想选择龙兴之地都只有选择陕西一途。

但常笑没有这么想,这三个地方他几乎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天津。

第一,天津乃是他身上龙脉最多的地方,他拥有的龙脉足足有四成五十余条都在天津。

第二,陕西这里虽然不错,但民生凋敝的太厉害了,看起来登高一呼万鸟影从,扯旗造反,气势无两,实际上常笑心中却清楚,这地方没有资源,最大的资源现在就是难民,连粮食都不够吃,要想在这个地方发展军队,无论如何发展都是民匪而已,和民匪征战了这么多次,常笑对于民匪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以后在李自成的领导下占据了大明江山的民匪是个什么样子,常笑不知道,但是现在的民匪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这样的乌合之众聚集再多也没用。

而且,这陕西乃是大明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