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回到家,春耕的事倒是还没来得及过问,就被陈氏拉着办紫阳赴宁州参加童试的事了。

家里除了紫阳外,紫柏也是要赴试的,再加上书院还有三个前来附学的书生也要一起赴试,傅天河便和几个先生商量,让书院的授课先生何砚带着他们五人去一趟宁州。

除了紫阳的小厮季夏至外,还叫了王直带了傅信、傅节跟着一起过去。同去的三个书生家里也是敬县殷实的人家,也都配了小厮,如此倒是人数不少。便也能相互照应了。

临行前一天,傅紫萱给了一些银钱让紫阳随身带着,另给他配了一些清心、止泻、防风寒等药油和药丸子让他带着。

送走紫阳一行人后,傅紫萱便忙起了地里的春耕来。

因着去年天香米获得丰收,借着“有间粮铺”全部卖了出去,想来今年敬县会有很多人种这天香稻的。到夏收时应会有其他粮铺也卖天香米。自家的粮铺刚开张一年,可不能一点优势都没有,不然还如何在敬县立足?

所以育秧时,傅紫萱就育了两种稻谷。一种是空间出的优级稻种,一种是去年地里收的普通天香稻。自家名下的水田将全部种上优级稻种,寻上门来买秧苗的全部给普通稻。

这春种怕还会有很多人上门来求秧苗的,夏种就不一定了。自己也没理由一直给别人做嫁衣。

自放出风声,可来领秧苗之后,来求秧苗的人还是很多,并不比去年少。仍然跟傅家签了协议,收粮后将全部卖与傅家。

也有个别人与傅紫萱商量说是收粮后要留一些下来,给自家人吃的。傅紫萱没同意。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且跟风

傅紫萱并不相信有庄户人家舍得吃这个比普通白米贵上好几倍的天香米。

这天香米因稀少,目前并不普及,一直以来都被大户人家垄断了,且在粮铺一出现才不多会就会售罄,一直供不应求。即便是去年自家收了那么多粮,仍是不够卖的。

这些人打着什么心思傅紫萱自然知道,若有那私心的,你可以不领,可以不签协议。傅家并不一定要做你这笔生意。

你领了多少秧苗,这些秧苗又够种多少亩地,又能打多少粮食,傅紫萱都是有数的。去年也有人不按数回卖的,傅紫萱虽不说什么,但今年无论如何是不会让那些人再领秧苗了。

所幸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心存感恩的,对傅紫萱要求全部回购的做法并无异议。

有免费的秧苗领,收粮时再从中扣除粮种的钱,这里面没有任何风险,有天灾人祸傅家也不会讨要粮种钱,且打了粮食傅家将全部回购,省心又省力,不用自家费心拉到集上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吃水还不忘挖井人呢。于是都很是痛快地签了协议领了秧苗赶着回家种上了。

秧苗全部发下去后,傅紫萱也并不歇着,算了算今年领秧苗的人数及大概能种植的亩数,便赶往自家名下的田地查看种植进度去了。

秧苗种下后,稻田里的各种养殖也提上了日程。

鱼、泥鳅和田螺,去年在敬县城里大卖之后,想必今年会有很多人效仿跟风养的。庄户人家从来不拿田地粮食开玩笑,不过若有前人的成功经验在前,跟风是必然的。

庄户人家想得很简单,想跟着挣上一些钱是肯定的,退一步讲这些东西成本又不贵,若是养鱼只要去湖塘捞一些无本的小鱼苗也就是了,平日里也不需多费心拔草的时候顺顺手料理一下也就是了。

哪怕到时卖不上价,就是留着自家打打牙祭也是好的。又不费什么心力。水田里挖的鱼沟鱼溜及进出水口,经年种田的农户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都不用进行技术指导。

傅家能避人耳目先赚了头一年的钱已是不易想年年吃独食那是不可能的。

跟风的庄户人家可能并不想靠着这些东西大富大贵,更多的人只是想着能满足了自家人的口舌之欲,顺道再挣上一些家用也就足矣了。但是对于正经把这个当成生意来做的傅紫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影

东西多了,自然就卖不上价。她家的地还不是自种,都是佃了别人种,还要花钱请人日夜照看再送到铺子里卖,还有人工和铺子的各种费用,若是卖不上价,自然就得不偿失了。

敬县人都爱吃鱼,凡大节小节总爱在饭桌上煮上一条全须全尾的鱼,就是送礼不管是送月子礼还是求亲下聘送礼,或是日常往来送礼,也多爱送上一对鱼应景。而坐月子的妇人也多爱食鱼汤鱼肉敬县又河泊众多,捞些无本的鱼苗并不成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