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2/4页)

种魔术,是依靠咒语的能力而实现的,技艺精湛的魔术师依靠咒语,就能把一些石头、木块等等变成动物甚至人类,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这些石头、木块变成了真正的人或动物,但凭借咒语的强大能力,就能使我们的眼睛出现幻觉。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例子呢?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凡是相对、暂时的东西,都无有自性,都不是实有的道理。

如果今天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通过念咒把这朵花变成了一个苹果,则不需要任何逻辑推理,大家都会一致认为,这只是一种幻觉,实际上不会有什么苹果,但请大家想一想,凭什么我们要这样认为呢?因为我们在刚进这间屋子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知道它只是一朵花,而不是一个苹果——它原来是花,只是因为念了一个咒,就变成了一个苹果——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一个苹果。说来说去,想必大家的理由也只有这些。

那么我就要问,这朵花原先是不是花呢?肯定不是,花是由花的种子长成的,它原来不是花呀!种花的人把花种播到地里以后,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花种才变成了后来的花根、花茎、花枝、花朵等等。既然花也是由种子变成的,我们都承认它是花,为什么我们不承认由花变成的苹果是苹果呢?虽然你们会说因为我们念了咒,所以花才变成了苹果,但花种也是因为种花人辛勤地劳作了,所以才变成花的呀!

为什么要说念咒才是魔术,种花的劳作不是魔术呢?

也许有人会回答,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到或者听到过花可以变成苹果,包括小朋友都知道,很多人也亲眼见到过,只有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果实才会是苹果。

谁说只有长在苹果树上面的才是苹果,花变成的就不是苹果呢?这是我的眼睛告诉我的,你们只能这样回答。但前面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依靠眼睛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眼睛所见是没有资格作证据的呀!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执着,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苹果就是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由花在瞬间之内变成的苹果不会是苹果而是魔术,但这只是我们的习惯而已,并没有任何根据。花存在的时间比较久,我们都知道它的生长过程,都知道它的来源,所以就认为它是一朵实有的花,但因为苹果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的,所以大家就认为它不是真实的,请你们想想,除了存在时间的长短之外,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佛陀才告诉我们,所有相对、观待的东西,都不是实有的。

所谓“相对”的意思,也就是指某个东西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而是可以转化,可以发生改变,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观待于这些条件,才形成了某种物质,这样的物质,就是相对的。简而言之,凡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东西,都叫作相对的东西;凡是相对的东西,都没有自性。

什么叫做没有自性呢?比如说,在大家的认识当中,由花变成的苹果,就是没有自性的。

为什么是无有自性的呢?佛陀对此回答道:这是你们自己说的。

我们什么时候说过呢?就是在你们判定苹果真伪的时候说的!

其实我们早就承认了这个观点,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他从来不用他自己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的观点,而是用我们自己乱七八糟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从自相矛盾的结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没有什么观点的。

这不是简单的推翻或者驳倒的问题,如果你们想证悟中观的空性,这当中有着很深奥的理论。要知道,我们的很多观点都是经不起观察的。

荣森班智达曾讲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群以编织布料为生的工匠。有一天,为了制作织布机,他们中的一个人不得不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到了森林里以后,他发现,每一棵树都长得非常好——既高大,又挺拔,实在让人不忍心下手。他想,为了我们的一个工具,就把这么好的树木砍掉,实在是太可惜!于是,他放弃了一棵棵唾手可得的树木,在森林里四处寻找合适的可用之材。过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疲倦不堪的他便躺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此时,树神因得知他的想法而感到极为欢喜,于是便来到了他身旁问道:“你如此珍惜爱护森林,实在是稀有难得!为了嘉奖你,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需要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愿望吗?”纺织者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最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