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祁暮想了想,她七岁那年在师祖的葬礼上是见过那个小师叔一面的,似乎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倒不知师傅如何得出“心思深沉”这个评价来。

她捏了捏那个信封,果然里面有个硬硬的东西,伸手拈了出来,是一块两指宽半指长的似玉非玉的硬牌,黑色的,泛着光泽。正面雕的是只狻猊,反面云纹环绕的是个古朴的“雾”字,让祁暮觉得果然是在云里雾里,他们雪峰派与“雾”有关系么?

正文 第二章 结伴行

祁暮决定回趟家再去完成师傅的嘱托。

第二日起来后,她便已经向店家打听了去上京的基本路线。店家惊讶得不得了:“小哥,你一个人要去北狄上京么?从咱落霞镇出发,这路可是有点远呢,你还没什么牲口可借力。”不过他还是十分热情地指点了基本的路线,往东,要过几个大城。

祁暮并没有穿男装,但她的装束估计也不怎么象女子。长发只在头顶束成一束拿发带绑了一下,衣服是蓝色窄袖直裾,黄色帛带,下穿一双皂色薄底靴。她倒不介意别人称她小哥,反正闯江湖么,男女皆宜。

再说在西夷这个地方,象她这样不男不女打扮的也有不少。

她去镇上买了些饼饵,熟食,又备了一皮囊水,便背了包袱往东而去。

落霞镇位于西夷与云阳交界处,因为两国通商,这里便渐渐繁华了起来,四面都有官道可走。

据说,落霞镇原本只是西夷国内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而已。百多年前,西夷与北狄联合进犯云阳,却被当时云阳的靖北王辛追打得落花流水,又被他乘胜追击,攻占了十五个城池,随着落沙城的陷落,这落霞村倒成了边陲,渐渐地便发展了起来。

店家说,你若要去上京,不如从这里到落沙城,然后从云阳境内走更近一些。只是要沿着国境线一直往东,到了相城再往北便好了。

因为不熟悉路,她一直是沿着官道走的。也并不亏待自己,日出而行,日落而息。尽量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集镇,客栈再简陋,那也好过野地。长到十六岁,她还从未在野地里宿过。

她还是维持着在山上时的习惯,五更即起,找个僻静地方先练习心法,再练剑法。一丝不苟,倒不是她不想偷懒,而是九年来养成的习惯。要改,实在是很难。

她顺利地走到了落沙城。这是她七岁以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大城市。七岁以前的上京,印象也很模糊了。于是,她决定在落沙城歇上两天,看看走什么路线到相城比较好。

天渐渐地冷了,她想着要是走到上京怕已是深冬了,而她,除了一件貂毛的坎肩,并没带什么厚实点的衣物。既到落沙城,不如去买件夹袄。

她在城里的悦来客栈安顿好,便向店面家打听哪里有成衣铺子,店家说城中的正阳街是热闹所在,颇有几家成衣铺子,离这里也不远,也只是隔了两条街。她谢过店家,便向街市闲逛而去。

正是赶集的日子,正阳街上热闹非凡。祁暮好奇地在各种脂粉、镜子、梳子、布料、凳子、马掌、马鞍等等摊间穿梭着,一时觉得眼睛忙不过来了。还有一些做吃食的、卖菜的、出售毛皮的,卖陶罐的,她被这些形形□的东西吸引着,一时倒忘了买夹袄的初衷。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个卖首饰的摊位所吸引。莹润的红色玛瑙簪子,透着水波的光泽,她不由地凑过去细看。

摊主是个三四十岁的妇人,看见她喜欢,便道:“小哥,喜欢这簪子?想要送人么?”

她摇头。摊主仔细看她,笑道:“哎哟,原来是位姑娘,我眼神不好,真是对不住了。姑娘想要自用么?”

她又摇头,喜欢看是一回事,要买,又是一回事,如今她束着发,可是用不着这簪子。

那妇人倒也知机,见她不语,又说:“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不买也没关系。我这儿还有好些货品,都是上等的货色,你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慢慢挑。”

她那儿是还有一些耳环,手镯什么的,祁暮一概没兴趣,不过挂在架子上的一些束发带倒是看着挺顺眼的,竟是与她那把慕云一样,银色的带子镶着金丝边,她不由地取下来细看。

那妇人道:“姑娘好眼力,这发带可是天蚕丝织就的,那金边可是真正的金丝。都说天蚕丝水浸不坏,火烧不着,又不会落旧了显破败。做了发带束着也比别个绸啊麻啊的显得精神。”

她被那妇人说动了心,不由问:“那这个怎么卖?”

妇人道:“你看,这发带也是少有的,我这里也就只有这三条。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