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没有走官道,而是在距官道不远的山林中穿梭着,自己带着兵器走官道太明显,万一遇到军队或者修行者,他自己必然只能束手就擒。

两天里,他还陆续碰到了两小波队伍,队伍里有军人也有被押解的百姓。张雪生只是观察了一阵,并没有出手。他一方面是担心修行者的出现,另一方面他觉得就算自己解救了百姓又能如何呢?这个形势下,或许方圆几百里都是军人强征劳力的情景,百姓被解救了又能逃到哪里呢?

所以,张雪生只是默默地祝福了一下,就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他每天只休息几个时辰,以前的那种不知疲倦的感觉又回到了他的身上,短短几个时辰的睡眠,就能消除他一天奔波的疲惫。张雪生不知道的是,无论赶路还是睡觉,周围微弱的天地元气总是不断地、缓慢的聚集在他身边,然后汇拢在他的胸前,最终进入那个印记的右半边。这个自主无意识的聚集、汇拢、进入的过程别人并不能察觉得到,就算是一个元婴老怪站在张雪生面前,也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

两天后,张雪生站在一处山顶,望着远处的那座雄城,他感慨着这个城市的巍峨与壮阔,肩上的那只名叫“小九”小黑鸟也不停地“啾啾”的叫着。

张雪生这一段的接触发现,小鸟完全不需要吃什么东西,只是偶尔会学着张雪生喝点清凉的泉水。当然,小鸟还是那么的小,那么的胖,张雪生经常夸赞小九是优良物种,不需要吃喝就能保持能量。

张雪生打算先到城中走一走,转一转,看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于是,他把长刀、弓箭、各种毒药都分别藏到了不同的地方,然后迈开步子,向城的方向走去。

他之所以把东xī zàng在不同的地方,也是谨慎的xìng格使然,他担心如果偶然被人发现,也只会失去其中一个东西,别的还在。按现在话说,就是张雪生习惯“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七章 城门遇险】………

长乐城是宋国西南边境军事重镇,也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中不但有诸多酒肆、商铺、戏院、青楼等,还有数目较多的军营、马营等军事设施。整个长乐城开有六处城门,平时来长乐城交易、运输、歇脚的人络绎不绝,每个城门都有很多出城、入城的行人,往往排着长长的队伍,当然也有一些进行例行检查、维持队伍秩序的军人。

张雪生站在城西的一处城门外,排在等着进城的队伍里。他的一身裘衣与队伍中的其他人明显不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排在他前边的十几个人是一伙的,其中几人还推着单轮车,张雪生观察车轮陷入地面很深,应该拉了很重的货物。挨着他的正前方,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老人不像其他十几人,他穿着得体,衣服还十分的干净,张雪生判断应该是十几个人的首领。

军人盘查的很仔细,队伍慢慢的向前,张雪生从未来过如此大城,他之前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白家湾旁的那个集镇。因此,他不知道那些军人到底是在盘查些什么。终于轮到了张雪生,两名持枪的军人拦住了他。

“通关印信。”一名军人开了腔。

现在四处皇帝四处征人,闲杂人等不得四处走动,必须呆在户籍处等待征召,所以如果要四处走动,都需要持有官府所开的那些通关印信。

张雪生一脸迷茫,他从未听说过这些东西。

军人看着张雪生迟迟不说话,就挥了挥手,身后又上来了四名刀盾兵。

“刺啦”他们都拔出了刀,同时把四面大盾抵在了胸前。先前负责盘问的两名持枪手也退到了盾后。

“通关印信!”

先前开腔的那名军人退后站定,再次大声的叫道,四名刀盾兵也向前踏了一步。

张雪生冒出了汗,他看得出来这六名军人不像自己夜袭的那六个,这些明显训练有素且装备jīng良,自己现在不但手无寸铁,而且还被包围了。

“大意了,应该之前先询问下。”

张雪生依然没有吭气,他就那么站着,眯着眼观察着,他要做出判断,究竟是逃跑还是投降。

此时,排队的众人看到这架势大多数都纷纷的闪开了,就剩下先前的那位老人和张雪生靠着几名军人站着。

老人已经经过了盘查,站在军人的后方,他望着张雪生,沉思了片刻,随即走到了那名开腔的军人面前。老人先是行了一礼,然后笑眯眯的说道:“大人,误会,误会啊!”

“你看我这老糊涂了,刚才数人数数漏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